•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7-30 23:41:2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2012年底,我国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即可按月领取55元的养老金,实现了老有所养。
         
        农村养老金低于低保金 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有必要
         
        农村55元的基础养老金是2009年制定的标准,这一标准高于当时全国农村每月49元的低保金。当时,55元可以买一袋白面,随着物价上涨,如今55元的基础养老金只够买半袋白面,即使精打细算也难以保障最基本的生活。
         
        据了解,目前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水平普遍低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月人均支付水平达到106元。以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为例,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平均每月142元,2012年提高到每月164元。2013年,晋城市将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80元,但与低保金相比也少了一半。农村老人反映,如今不足百元的养老金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基本需求。特别是75岁以上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患病率越来越高,是最需要社会和政府关爱的弱势群体。
        

        为此养老网的小编建议:
         
        一、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待遇按农村低保标准发放,保障农村老人有尊严地生活。
         
        二、对农村高龄老人实行梯度高龄津贴。比如,在发放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对7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月补贴100元,80周岁以上每月补贴200元,90周岁以上每月补贴300元,让老年人有充分保障,改善生活质量。
         
        三、建立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增加地方财政投入,适当提高政府补贴,建立基础养老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让广大老年农民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