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7-24 14:21:0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日前对入院老年人的子女规定了“定期探望底线”:每月至少探望一次,如果子女做不到,那么老人便不能入住福利院。
        新《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子女应当经常看望老年人。但该法实施一年了,常探望老人的子女依然常来,不来的依旧不来。究其根源,关键是一些子女的敬老意识淡薄,认为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是尽了赡养义务。殊不知,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缺一不可。
        老实说,人老倍思亲。子女是老人最大的精神寄托,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抚养大,子女却“无事不登三宝殿”,怎么能满足老人的内心精神需求呢?这就需要“常回家看看”入法更要入心。毕竟,亲情靠家庭伦理与社会道德来调整,难以想象用法律强制介入所带来的后果。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是几千年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仅靠立法就能心想事成,可能是白日做梦。要让“常回家看看”入心,理应设立道德的门槛,就像入养老院与子女探望挂钩一样,子女想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得常看望,不能一送了之。这种门槛比法律更具操作性,也会管用得多,值得点赞。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