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养生 养老院】人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坚持群众路线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龙里县全方位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全县现代化农业发展,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体系,激发发展活力。建立健全支农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制度,完善农村经济自治和服务机制,构建农村新型服务体系。实施“185工程”30万亩,粮经比调整到30:70,发展具有龙里特色的蔬菜、刺梨等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刺梨种植新增2万亩以上,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广林下养鸡(禽)、林下中药材、种草养羊、猪——沼——菜等生态健康、循环经济的种养殖模式,推进生态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县涉农金融机构用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贷款投放量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
园区引领,加快发展进程。推进湾滩河、茶香、龙架山三个省、州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 “镇园合一”整合力量打造覆盖全县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升级版。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股份合作、专业合作、土地托管、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完善政策补贴公开透明机制。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2.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
政策扶持,构建经营体系。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带来的收益。今年计划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4家。扩大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领域,指导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4个以上,指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以上。整合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80人,举办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100人。
创新机制,抓好精准扶贫。强化扶贫开发考核管理,明确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指标,把扶贫工作队伍建设、减少贫困人口指标、扶贫项目实施成效和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作为考核评价各镇(街道)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指标。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各镇(街道)进村入户开展调查,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街道)有簿、县有档”。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把驻村帮扶的成效和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的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督查、考评、激励、问责机制,实现驻村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守住底线,推进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林地保护制度,将禁止开发区、公益林和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推广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普及农村居民节水减排理念。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保障农村饮水达标率达90%以上,县乡河道水质达地表水Ⅲ类以上。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造林绿化效益,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围绕城区、景区、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具有养生养老、红色旅游、休闲保健、山地体育项目等特色乡村旅游,深入发掘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打造一批与小城镇发展需要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区和村庄。
优化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加快中职校“百校大战”项目实施进度,使龙里中等职业学校校舍面积增加至5.5万平方米,进一步扩大中职校办学规模。投资1527万元完成草原小学、洗马小学、渔洞小学、龙山中学等共计9580平米学生宿舍建设任务,提高全县农村小学生的寄宿率。强化活动场地建设,增加活动器材的配备,力争在2014年12月底前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2920座。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围绕“6S”计生服务对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85%以上;落实计生家庭奖励、保障、救助、优惠的提标扩面政策,稳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确保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构建体系,激发发展活力。建立健全支农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制度,完善农村经济自治和服务机制,构建农村新型服务体系。实施“185工程”30万亩,粮经比调整到30:70,发展具有龙里特色的蔬菜、刺梨等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刺梨种植新增2万亩以上,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广林下养鸡(禽)、林下中药材、种草养羊、猪——沼——菜等生态健康、循环经济的种养殖模式,推进生态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县涉农金融机构用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贷款投放量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
园区引领,加快发展进程。推进湾滩河、茶香、龙架山三个省、州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 “镇园合一”整合力量打造覆盖全县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升级版。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股份合作、专业合作、土地托管、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完善政策补贴公开透明机制。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2.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
政策扶持,构建经营体系。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带来的收益。今年计划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4家。扩大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领域,指导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4个以上,指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以上。整合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80人,举办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100人。
创新机制,抓好精准扶贫。强化扶贫开发考核管理,明确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指标,把扶贫工作队伍建设、减少贫困人口指标、扶贫项目实施成效和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作为考核评价各镇(街道)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指标。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各镇(街道)进村入户开展调查,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街道)有簿、县有档”。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把驻村帮扶的成效和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的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督查、考评、激励、问责机制,实现驻村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守住底线,推进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林地保护制度,将禁止开发区、公益林和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推广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普及农村居民节水减排理念。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保障农村饮水达标率达90%以上,县乡河道水质达地表水Ⅲ类以上。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造林绿化效益,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围绕城区、景区、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具有养生养老、红色旅游、休闲保健、山地体育项目等特色乡村旅游,深入发掘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打造一批与小城镇发展需要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区和村庄。
优化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加快中职校“百校大战”项目实施进度,使龙里中等职业学校校舍面积增加至5.5万平方米,进一步扩大中职校办学规模。投资1527万元完成草原小学、洗马小学、渔洞小学、龙山中学等共计9580平米学生宿舍建设任务,提高全县农村小学生的寄宿率。强化活动场地建设,增加活动器材的配备,力争在2014年12月底前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2920座。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围绕“6S”计生服务对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85%以上;落实计生家庭奖励、保障、救助、优惠的提标扩面政策,稳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确保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