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7-21 14:40:0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公办敬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并不鲜见。排队排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有可能进不了敬老院大门。如果是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进敬老院更难,一来,经济上无法承受;二来,很多敬老院也根本不愿意接收。
         
        但在新开张的海淀清河敬老院,情况恰恰相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优先入住,政府还给予每月最高2000元的养老补助。
         
        “政府的职责就是‘保基本,兜底线’。”海淀区民政局副局长李杰介绍,这样的“兜底型”敬老院,清河敬老院是全市第一家。年内,海淀还将建成10多个“兜底儿”养老机构,总计提供800张养老床位。
         
        掏个伙食费就入住
         
        清河敬老院位于西三旗街道龙岗路,是一栋灰白色的崭新四层小楼。运营两个多月,已有60位老人入住。
         
        “60位老人里,失能老人占了53个。”清河敬老院院长何东介绍,“其中,中度、重度失能老人又占了60%。”
         
        和很多公办敬老院“面向所有老人”不同,这家由海淀区民政局出资兴建的敬老院,重点接收的是本地区失能、高龄孤寡老人,“总共260个床位,80%都是给这些老人预备的。如果是困难家庭、失独家庭的失能老人或者残疾老人,还享有优先入住权。”何东说。
         
        在她看来,这也是公办敬老院的“公”字意义所在,“把政府资源配置给有需要的人。”与此相印证的是,清河敬老院具有鲜明的平民化色彩,“不允许单个老人包房,也不提供特护服务。”
         
        困难老人优先入住当然是好事。可费用呢?老人们能承担得起吗?
         
        在敬老院二楼,记者见到了93岁的王沛新老人和89岁的刘素英老人。老两口6月份入住,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一个月。两位老人均是中度失能,一位病卧在床,一位坐在轮椅上可以勉强活动。
         
        “住进来没花太多钱。”刘素英老人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儿都享受政府低保,两个人加起来低保金不到1200元。“外面的敬老院动不动一个人就要两三千元一个月,住不起。”但进这家养老院,在政府低保金的基础上,她和老伴儿每人每月只需再掏600元就行,“相当于给自己掏个伙食费”。
         
        低保失能老人有补贴
         
        为什么能这么便宜?有政府补贴在里面。据介绍,按照今年实施的《海淀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养老机构接收低保家庭失能老人,可享受区财政补贴。其中,接收低保中度失能老人,政府每人每月补贴1100元;接收低保重度失能老人,政府每人每月给予补贴2000元。
         
        具体到清河敬老院,按照床位标准和护理等级程度不同,老人入住每月所需的费用从2700元到4500元不等。“对于低保失能老人,有政府低保金和每月1100元到2000元的购买养老服务补贴托着,再加上敬老院减免一部分费用,基本上每人每月再掏600元伙食费就够了。”
         
        对于普通失能老人而言,2700元到4500元的每月收费标准和其他敬老院相比,也不算高。“我们老太太完全不能自理,打听了好几个敬老院,都要6000元一个月。这地方4500元,合适。”一位老人的家属告诉记者。
        

        护理服务外包专业公司
         
        这家敬老院服务怎么样?当得知整个敬老院只有3名在编职工时,小编忍不住大吃一惊。
         
        3个人怎么能伺候好这么多位老人?
         
        秘诀在于服务外包。在清河敬老院采访,不时能看见穿粉色、蓝色制服的护工在各个房间里进出。这些护工全部来自于一家名为“合信佳”的专业护理公司。
         
        不光是护工,这里的医生、护士、大厨、保安、物业管理人员,全部是专业公司上门服务。放眼全市的养老机构,把全部服务外包出去的,这也是头一家。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何东说,从专业公司购买服务,敬老院就不用再花费时间去招聘和培训,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管理成本。而且清河敬老院重点服务于失能老人,“专业才有竞争性。”
         
        69岁的陈肖然老人因为类风湿,已卧病在床20多年。上月起入住清河敬老院,老人各方面都感到满意。“一天三顿饭,顿顿不重样儿,下午还有牛奶点心。每天到点儿医生给喂药。”在护工的帮助下,老人现在还能坐起来简单活动。
         
        让老人和家属们更放心的是,敬老院里还有自己的小医院。医护人员来自专业的老年康复医院。做心电图、B超,按摩、推拿、康复等,今后都可以在敬老院里解决,并且还可以刷医保卡。
        

        养老资源向社区开放
         
        “不仅仅承担‘兜底儿’的职能,还要辐射周边。”按照海淀区民政局的设想,清河敬老院今后要开门办养老,现有的护理、医疗、康复、餐饮、娱乐等设施、设备、资源,和周边社区共享。今后,这里可以逐步为社区老人提供就餐、日间照料、专业洗澡、康复、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类似于清河敬老院,同样由海淀区民政局投资建设的西三旗敬老院,也将承担“兜底儿”养老职能,这家敬老院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可以运营,可提供170张床位。另外,海淀八里庄、万寿路等11个街道,今年也以不同形式办“兜底儿”养老院,总计可提供床位800余张。
         
        据了解,在海淀,符合条件、可以在政府办养老机构中集中养老的特殊困难老人大约有两三千人。海淀区民政局副局长李杰透露,除了购买养老服务,海淀区还将和保险公司合作探索“失能险”,让失能老人享受更多层次的保障。

    关键词:床位老人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