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网 养老院】“落叶归根”“故土难离”,是什么样的个体心境,和怎样的外部环境,让老人心甘情愿异地养老。据可查阅的最新统计,京津冀三地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24万,加快发展养老产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包括如何加快推进医疗和养老产业的相互对接、相互融合,减少老人在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往返奔波,降低看病就医成本,坚持优势互补原则,实现三地医疗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京津冀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人口规模已达到1.04亿,三地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8.71%、8.52%和8.24%,京津冀地区已进入了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展。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201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62.9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占总人口的20.3%;养老机构400家,其中政府办212所,社会办188所。投入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
数仅有7.6万张,供需矛盾明显。
同时,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北京作为首都,汇集了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据卫生部门统计,2013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年就诊人次达到2.19亿人次,其中外地患者近6800万人次。和京津相比,河北医疗资源非常紧张,特别是基层农村医疗资源薄弱。调查还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庞大的老年群体给北京市医疗、养老造成了巨大压力。
同时,截至2013年底,天津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已达到200.8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0.01%,这意味着每5人当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北京、天津市老年人选择到环境更好的河北沿海城市异地养老或“候鸟式”养老。
环京津地市动得早进展慢受限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一些地市的民政主管部门,主动提出要“探讨北京老人入住河北养老机构的可能性”,要“充分利用河北的资源,分解北京养老机构入住压力”。河北省的优势在于:土地价格、人工成本和消费支出相对都比较低廉,这对缩小机构服务成本和老人支付能力之间的差距肯定是有益的。
而早在2010年年底,河北省民政厅就计划以服务京津地区老年群体养老为重点,拟在涿州、三河、固安、安次、香河5县(市、区)建设首批养老基地。但从目前而言,效果并不理想。如涿州市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和北京301医院虽签署了合作协议,但很多具体工作仍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执行难、推不动。
燕郊区内由燕达集团投资建设的燕达国际健康城,集医、教、研、养老于一体,但受民营医疗机构取
得医保及医疗定点资格困难;人才引进难;社会公众对民营医疗、养老机构的认知存在不足和偏见等方面影响,入住率一直较低。
究其原因:一是跨行政区划合作的政策性、体制性藩篱较多。二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未能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社会学者分析,北京老人去河北养老,路途较远,儿女探望不易。中国的养老服务,不但要社会化,还要专业化。兴办养老服务,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对他们日常生活的照护,就成了专业问题。所以,养老服务机构并不是简单地管吃管住就行了。再者,服务机构还需要满足老人其他方面的各种需要,譬如精神文化的需要,心理健康的需要,医疗康复的需要,等等。河北省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包括机构管理、生活护理、社会工作、医疗康复、膳食营养等等方面的人才,从何而来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异地医疗结算呼声日渐提高
除了环京津的河北省部分地市,河北省沿海城市也在充分利用自身地域优势做“养老文章”。
在北戴河小薄河寨,今年3月份开张的君颐安老院很醒目,它是由酒店改造而成的,院长张昭君卖掉了市区两套房子,斥资600多万元组建起这个“回报”很慢的行当,该院的定位是中档、日间照料站型的“托老所”,服务人群是那些半自理或卧床的老人。目前该处接纳了7位“失能老人”,收益还谈不上。
借助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北戴河新区制定出了对接京津、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整体承接首都的教育科研、卫生医疗、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功能与产业,建设以首都教育医疗功能集中承载区为主要标志、与京津县区错位发展、具有滨海特色田园风光的“北京新城”。特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编制国家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20平方公里核心区与
15平方公里配套服务区的规划设计,到2015年,初步形成健康产业链条,引进1家国际知名外资综合医院,引进北京1-2家国内知名三甲综合医院,数家著名专科医院。到2020年,建设大容量养老服务机构2-3个,形成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京津地区养老服务需求。
目前,秦皇岛市正在争取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方案,已报国家部委,近期有望获批。相应的,在秦市开展异地医疗结算试点的呼声也日渐提高。目前京津冀地区医保卡还不能实现异地结算,极大限制了养老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承接京津冀养老项目,除秦市外,张家口、承德等市也在争取。秦市民政局福利科科长张如光告诉记者:“争取的同时,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自身养老服务的差距和不足,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提升自身的养老服务水平。”
需大幅度提升软硬件让老人愿投奔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什么情况下,北京老人才愿意到河北的养老机构?
在采访中环渤海记者发现,这些老人应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在北京有医保,有良好的医疗资源,他们之所以到河北养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一、河北这家养老机构离北京不远,回北京比较方便;二、河北这家养老机构环境好,空间大,绿化好,相比之下,北京的一些养老机构虽然高端,但没有这样的大空间;三、河北这家养老机构的老人素质好,绝大多数老人是北京的离退休干部、高级知识分子,老人相处有共同话题,没有陌生感;四、河北这家养老机构精神文化项目多,有书画、健身、跳舞、唱歌等,北京老人不仅没有降低文化生活质量,而且比居家养老提高了生活质量;五、河北这家养老机构医护服务好,医疗资源好,北京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很好,养老机构的
医护服务不能弱;六、养老模式好,价格定位比较适中,老人房间有厨房、厕所、呼叫器等,老人住在这里比住在家里还舒心,还能让子女放心。
河北燕郊某健康养护中心总经理张滨也分析称,“北京能够以这种新型养老方式去养老的老人,都有很好的职业,有很好的保障,一般老人是居家养老。如果把北京的老人吸引到河北,那么意味着你的区位优势、房屋的配套设施、医疗条件,比居家养老要好,这样才能吸引北京老人到河北养老。如果你的品质达不到,你就不能吸引北京的老人。”
由此看来,河北养老机构如果承接北京养老,从硬件、软件都需要大幅度的提升,虽然各个养老机构的模式可能不一样,对服务对象的定位也不一样,但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把北京老人吸引过来。
温馨提示: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京津冀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京津冀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人口规模已达到1.04亿,三地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8.71%、8.52%和8.24%,京津冀地区已进入了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展。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201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62.9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占总人口的20.3%;养老机构400家,其中政府办212所,社会办188所。投入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
数仅有7.6万张,供需矛盾明显。
同时,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北京作为首都,汇集了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据卫生部门统计,2013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年就诊人次达到2.19亿人次,其中外地患者近6800万人次。和京津相比,河北医疗资源非常紧张,特别是基层农村医疗资源薄弱。调查还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庞大的老年群体给北京市医疗、养老造成了巨大压力。
同时,截至2013年底,天津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已达到200.8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0.01%,这意味着每5人当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北京、天津市老年人选择到环境更好的河北沿海城市异地养老或“候鸟式”养老。
环京津地市动得早进展慢受限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一些地市的民政主管部门,主动提出要“探讨北京老人入住河北养老机构的可能性”,要“充分利用河北的资源,分解北京养老机构入住压力”。河北省的优势在于:土地价格、人工成本和消费支出相对都比较低廉,这对缩小机构服务成本和老人支付能力之间的差距肯定是有益的。
而早在2010年年底,河北省民政厅就计划以服务京津地区老年群体养老为重点,拟在涿州、三河、固安、安次、香河5县(市、区)建设首批养老基地。但从目前而言,效果并不理想。如涿州市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和北京301医院虽签署了合作协议,但很多具体工作仍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执行难、推不动。
燕郊区内由燕达集团投资建设的燕达国际健康城,集医、教、研、养老于一体,但受民营医疗机构取
得医保及医疗定点资格困难;人才引进难;社会公众对民营医疗、养老机构的认知存在不足和偏见等方面影响,入住率一直较低。
究其原因:一是跨行政区划合作的政策性、体制性藩篱较多。二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未能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社会学者分析,北京老人去河北养老,路途较远,儿女探望不易。中国的养老服务,不但要社会化,还要专业化。兴办养老服务,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对他们日常生活的照护,就成了专业问题。所以,养老服务机构并不是简单地管吃管住就行了。再者,服务机构还需要满足老人其他方面的各种需要,譬如精神文化的需要,心理健康的需要,医疗康复的需要,等等。河北省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包括机构管理、生活护理、社会工作、医疗康复、膳食营养等等方面的人才,从何而来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异地医疗结算呼声日渐提高
除了环京津的河北省部分地市,河北省沿海城市也在充分利用自身地域优势做“养老文章”。
在北戴河小薄河寨,今年3月份开张的君颐安老院很醒目,它是由酒店改造而成的,院长张昭君卖掉了市区两套房子,斥资600多万元组建起这个“回报”很慢的行当,该院的定位是中档、日间照料站型的“托老所”,服务人群是那些半自理或卧床的老人。目前该处接纳了7位“失能老人”,收益还谈不上。
借助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北戴河新区制定出了对接京津、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整体承接首都的教育科研、卫生医疗、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功能与产业,建设以首都教育医疗功能集中承载区为主要标志、与京津县区错位发展、具有滨海特色田园风光的“北京新城”。特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编制国家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20平方公里核心区与
15平方公里配套服务区的规划设计,到2015年,初步形成健康产业链条,引进1家国际知名外资综合医院,引进北京1-2家国内知名三甲综合医院,数家著名专科医院。到2020年,建设大容量养老服务机构2-3个,形成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京津地区养老服务需求。
目前,秦皇岛市正在争取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方案,已报国家部委,近期有望获批。相应的,在秦市开展异地医疗结算试点的呼声也日渐提高。目前京津冀地区医保卡还不能实现异地结算,极大限制了养老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承接京津冀养老项目,除秦市外,张家口、承德等市也在争取。秦市民政局福利科科长张如光告诉记者:“争取的同时,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自身养老服务的差距和不足,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提升自身的养老服务水平。”
需大幅度提升软硬件让老人愿投奔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什么情况下,北京老人才愿意到河北的养老机构?
在采访中环渤海记者发现,这些老人应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在北京有医保,有良好的医疗资源,他们之所以到河北养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一、河北这家养老机构离北京不远,回北京比较方便;二、河北这家养老机构环境好,空间大,绿化好,相比之下,北京的一些养老机构虽然高端,但没有这样的大空间;三、河北这家养老机构的老人素质好,绝大多数老人是北京的离退休干部、高级知识分子,老人相处有共同话题,没有陌生感;四、河北这家养老机构精神文化项目多,有书画、健身、跳舞、唱歌等,北京老人不仅没有降低文化生活质量,而且比居家养老提高了生活质量;五、河北这家养老机构医护服务好,医疗资源好,北京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很好,养老机构的
医护服务不能弱;六、养老模式好,价格定位比较适中,老人房间有厨房、厕所、呼叫器等,老人住在这里比住在家里还舒心,还能让子女放心。
河北燕郊某健康养护中心总经理张滨也分析称,“北京能够以这种新型养老方式去养老的老人,都有很好的职业,有很好的保障,一般老人是居家养老。如果把北京的老人吸引到河北,那么意味着你的区位优势、房屋的配套设施、医疗条件,比居家养老要好,这样才能吸引北京老人到河北养老。如果你的品质达不到,你就不能吸引北京的老人。”
由此看来,河北养老机构如果承接北京养老,从硬件、软件都需要大幅度的提升,虽然各个养老机构的模式可能不一样,对服务对象的定位也不一样,但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把北京老人吸引过来。
温馨提示: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