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网 养老】 在积极新建、改建一大批老年服务设施的基础上,该市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开启养老新平台建设,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十分钟养老圈”,让“家门口养老”不是梦。
养老资源加快“复制”
服务设施不断升级
“昆山市目前有5800多张养老床位,可以为4%的老人提供机构养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但目前仍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分布结构不合理、使用率不均衡等问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该市在养老设施建设思路上进行调整。
2013年,对许多老年人来说可谓是“养老幸福年”。这一年,全市25家日间照料中心进入建设阶段;这一年,该市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市养老用地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空间预留;这一年,淀山湖镇敬老院、高新区五联村等一批公办养老机构扩建新建,引进社会力量建设的一批民办护理院对外开放。
2014年,该市将完成8家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任务,并加大市福利院分院建设推进力度。到2015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将达到5000人次,所有区镇(街道)和大型居民住宅小区全部建有日间照料中心,城乡社区助餐点建设覆盖面达30%以上。同时,以“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平台,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设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物业维修、精神关爱、应急救助”为服务内容的老年人信息服务系统,使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服务机构便捷、专业、贴心的服务。
养老服务社会化
“引资引智”提升活力
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承接政府养老职能,该市鼓励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或“民办民营”,推动养老社会化和市场化。
在逐步完善老龄产业发展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的基础上,该市采取以奖代补、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发展。按照规定,全市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老年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新建的老年服务设施,免收市政基础设施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推进日间照料中心通过招投标、公益创股、委托运营等方式,实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大力发挥家政服务、商业餐饮等社会行业机构的参与作用,并积极探索公办民营、委托经营等形式,加快扶持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
“提薪”且“留心”
向更多年轻人“招手”
地位低、待遇低、工作累、压力大,使养老服务业很难留住人才。为此,通过对机构养老护理员和居家养老护理员进行分类分级管理,该市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与专业技能等级挂钩制度,提升工资待遇,加大技术补贴,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同时,利用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和相关职业培训机构,该市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对持有昆山市《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培训,并积极推进养老从业资格认定工作。2013年,该市已开展两期专业培训,机构和居家养老从业资格认定110名。到2015年,全市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及居家养老服务员上岗培训率将达100%。
养老资源加快“复制”
服务设施不断升级
“昆山市目前有5800多张养老床位,可以为4%的老人提供机构养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但目前仍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分布结构不合理、使用率不均衡等问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该市在养老设施建设思路上进行调整。
2013年,对许多老年人来说可谓是“养老幸福年”。这一年,全市25家日间照料中心进入建设阶段;这一年,该市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市养老用地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空间预留;这一年,淀山湖镇敬老院、高新区五联村等一批公办养老机构扩建新建,引进社会力量建设的一批民办护理院对外开放。
2014年,该市将完成8家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任务,并加大市福利院分院建设推进力度。到2015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将达到5000人次,所有区镇(街道)和大型居民住宅小区全部建有日间照料中心,城乡社区助餐点建设覆盖面达30%以上。同时,以“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平台,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设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物业维修、精神关爱、应急救助”为服务内容的老年人信息服务系统,使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服务机构便捷、专业、贴心的服务。
养老服务社会化
“引资引智”提升活力
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承接政府养老职能,该市鼓励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或“民办民营”,推动养老社会化和市场化。
在逐步完善老龄产业发展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的基础上,该市采取以奖代补、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发展。按照规定,全市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老年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新建的老年服务设施,免收市政基础设施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推进日间照料中心通过招投标、公益创股、委托运营等方式,实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大力发挥家政服务、商业餐饮等社会行业机构的参与作用,并积极探索公办民营、委托经营等形式,加快扶持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
“提薪”且“留心”
向更多年轻人“招手”
地位低、待遇低、工作累、压力大,使养老服务业很难留住人才。为此,通过对机构养老护理员和居家养老护理员进行分类分级管理,该市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与专业技能等级挂钩制度,提升工资待遇,加大技术补贴,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同时,利用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和相关职业培训机构,该市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对持有昆山市《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培训,并积极推进养老从业资格认定工作。2013年,该市已开展两期专业培训,机构和居家养老从业资格认定110名。到2015年,全市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及居家养老服务员上岗培训率将达100%。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