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6-27 10:36:2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以房养老”政策开闸,市场反应却十分冷淡。对于7月1日起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开展的“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俗称“以房养老”)试点,主要保险公司目前大多摆出“作壁上观”的姿态。一度被炒得火热的这类金融工具,为什么引不起市场的兴趣?
         
        正如业界所分析的,相对于政府主导的基础性养老保障和家庭自主养老,“以房养老”只是一种非常小众的养老模式,无论成败与否,都不会影响中国人的养老“格局”。不过这并非可以忽略“以房养老”模式探索的理由。
        
    一方面,“以房养老”所适合的 “高房价城市、高潜质房屋、高素质老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以说是广大老人群体中的一个风向标,他们如何安排养老计划对周边老人有很强的参考性和话题性。这一点从舆论对“以房养老”的高度聚焦就能窥豹。
         
        另一方面,在中国特别是大城市,老年人庞大的基数表明,即使参照美国比较成熟模式下1%—2%这样的小比例,中国潜在的 “以房养老”人数也是极为可观的。如果按低值1%估算,仅上海就有近4万名老年人可能会选择“以房养老”。
         
        而且,在观念和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如何老去”本身就应该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在系统性的养老制度改革中也要兼顾个人度身定制的养老安排。从“以房养老”遇冷中所汲取的经验,也将适用于整个社会养老模式的变革。
         
        所以,政策开闸与市场冷淡之间的温差,实际上就是管理措施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距离。要让政策目标避免成为空中楼阁,就必须找到现有方案中脱离实际的部分进行修订与完善。早在2007年,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就尝试推过“以房养老”,但搞了4年却不了了之。从市场反应来看,正是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明朗,比如房屋土地的70年使用期、楼市调控限购政策……使 “以房养老”所依赖的法律基础设施和楼市走向等条件面临着高度不可控风险。新的试点方案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金融机构是要赚钱的,风险远远大于收益,谁会感兴趣呢?不打消市场参与者对市场透明度和未来预期的疑虑,各种市场元素是不可能充分调动起来的。
         
        同时,一项养老政策的落地,需要考虑的也不仅仅是经济因素。养老涉及到的关键是伦理问题。在“孝慈之道”的社会传统中,子女与老人之间并不是单向无条件的赡养与被赡养关系。房产作为老人最大的财富积累,往往被视为对子女赡养的可预期回报。在法律层面上也以遗赠扶养的原则尊重和承认这一传统。在有子女赡养老人的家庭里,当老人把房产通过金融工具变现后,很可能就会引起家庭内部矛盾,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如果在制度设计和保险合同上没有考虑周全,那么匆忙铺开“以房养老”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房养老”试点意味着市场化养老模式迈出重要一步,未来还会有更多满足人们多样化养老需求的产品出现,让人们可以越来越从容地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实现自己理想中的“老有所依”。政府除了做好托底性质的社会养老保障,夯实和提高整体的养老水平,也需要继续“趟水”摸石头,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石头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