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6-27 20:52:1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敬老院老人更想把房子留给子女

    住在上海远郊一家养老院的徐阿姨是为数不多开始尝试“以房养老”的老人,不同的是,她选择的是一次性卖房。徐阿姨的老房子在上海浦东塘桥地区,面积70平方米左右。2011年,趁着房价高企,她以150万元的价格出售。

    徐阿姨说,她和子女商量好,养老基本就靠这笔卖房钱,“我还有退休工资,够花了,若有剩余就留给子女。”

    还有老人选择“租房养老”。对他们来说,与其身后将房子“留”给银行和保险公司处置,留在子女手里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丁老伯将上海市区两室一厅房子换成两套近郊的一室一厅,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每月房租2000元,加退休工资每月共有收入6000多元,平时生活问题不大”,丁老伯说,房子“以一换二”后,价值基本不变,而且房子还在自己手里,以后还可以留给子女。

    超六成网友称“无法接受”

    国内某知名聊天平台网站曾发起“以房养老”的调查,超过4000名网友参与,超过67.9%的网民对“以房养老”的态度为“无法接受”。

    他们认为,一方面是“以房养老”不太适用于当前的现状,如无法评估未来的房价;另一方面,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出去,无法留给子女,这样的现实难以接受。

    专家:政策还需修改细化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以房养老”对老人的吸引力并不大。以较早提出“以房养老”概念的上海为例,推行6年的“以房养老”成功案例仅个位数,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我认为,出现这个现象还是政策没有真正细化”。长期从事养老研究工作的曹军告诉记者,“以房养老”要真正让老人接受,必须要让他们明显感觉到参与“以房养老”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实惠?

    曹军表示,“以房养老”现阶段主要存在三个障碍。首先就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传统,由子女赡养,再把房子作为遗产留给子女。其次,老人需要有对房屋的支配能力,还有房价的未来稳定预期。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老人的经济条件适中,“条件好的感觉没必要,条件差的更把房子看做归宿,顾虑更多”。

    曹军认为,“以房养老”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细化完善,“必须要考虑牵涉其中的房地产、金融、监管和税收等多方联动,政府应当从宏观层面大力扶持”。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殷志刚表示,“以房养老”并不适合所有的老人,也不是大多数老人的选择。


    关键词:养老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