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网 养老】劳动强度大,而工资、社会保障、社会地位却较低,在大连,养老护理员常年有缺口。在年初的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呼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升养老护理员待遇已成当务之急。养老网小编调查发现,尽管在本市,养老护理员这个岗位"不受待见",但专业的年轻养老护理员却成了香饽饽,没等毕业,就被外地涉老机构"抢"光。
城市、交通、教育、卫生……今年两会,市政协共征集提案755件,立案612件。委员们针对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件件关乎民生。委员们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目前现状如何?相关部门是否拿出了应对措施?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政协提案追访"栏目,对与市民生活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倾听百姓心声,督促提案办理。
特例 30多岁开始做了15年养老护理员
作为养老护理员,程慧在西岗区老年社会福利院工作了15年,30多岁就投入到这个岗位上的她,十多年间送走了不少老人,同时也更换了不少"老对"。"有的人干一阵就走了,还有的人就干几天。
"
在程慧看来,工友的"善变"也在情理之中。"伺候老人的活不好干,一个班24个小时,两个人一起要照顾七八个老人,基本上没有闲着的时候。
"程慧说,尤其照顾卧床老人,吃喝拉撒,搬动清洗,一天下来,基本上是筋疲力尽。当问及为什么身边"人来人往",自己却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程慧说主要是习惯了。"时间久了,跟这里的人有了感情。
"
现状 招人难,留人更难
像程慧这样,一干就是十多年的护理员,在大连养老机构内并不多见,养老院招人难,留人更难才是真实现状。西岗区老年社会福利院院长刘玲说,有时候招来的人连试用期没过就走了,甚至还有上班当天就走的。上岗前福利院有集中的岗前培训,上岗后也有定期培训和考核,刘玲说,好不容易一个护理员上手了,逐渐成熟起来,但很容易就跳了槽。
而与公办养老院比较起来,民营养老机构难招人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想找到既有热心,又钟情于护理老人的工作人员太难了。"采访中,一位民营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表示,照顾老人风险高,有时还需要接屎接尿,再加上也不了解老人心理等原因,多数人并不愿意干这个活。
动向 专业人才没毕业就被"抢"光
有很多人认为,照顾老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能吃苦就行,其实不然。"传统观念里面,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就是下岗女工或者农村大姐,她们只负责给老年人洗洗涮涮,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并不是这样。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事业学院院长张岩松认为,随着养老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的需求。正因如此,该院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预想的一样,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非常抢手。
张岩松说,2014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提前半年被"抢"走,而今年刚进6月,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的13家涉老机构来到该院,召开"招聘宣讲会",向2012级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等涉老专业的在校生展示企业现代化软硬件设施、优秀的企业文化、丰厚的薪酬福利待遇以及成熟的员工职位晋升规划,提前来"抢"2015年的毕业生了。
对比 外地高端养老机构待遇高
张岩松说,今年这些外地养老机构承诺的薪酬待遇普遍较2013年提高一大截,除交五险一金、提供食宿外,底薪由去年的2500-3000元提高到3000-4000元。有的企业提出,未来要实现连锁经营模式,各地的分支机构陆续要建设,企业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十分明晰,晋升机会颇多,招聘入职的毕业生工作1-2年,表现好的将会担任分支机构负责人。
截至目前,该院有81名学生与用人单位有了意向,占2015年毕业学生总数的80.2%。今年11月中下旬,这些学生将赴养老机构顶岗实习,直至2015年6月底,其间养老机构将发给学生每月1500-2000元的生活补贴,并提供食宿和往返交通费。2015年7月,毕业生将正式与养老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正式入职,待遇相应大幅提高。
委员建议
提高待遇培养专业人才
市政协委员于笑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本市的养老服务人员的供需缺口较大,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缺口更大。据调查,本市各类养老机构一般护理人员的缺口大约为20%-30%左右,专业康复理疗师、保健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护士、高级护理员、技师等专业人才缺口大约在80%以上。由于专业人才匮乏,很多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服务质量相对比较差,多数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仅限于清扫保洁、洗衣、用餐服务等日常生活照料,而精神慰藉、康复理疗、营养保健、休闲娱乐、老年文化等专业化服务内容却很少,无法实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功能。
在年初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华玉霞也呼吁,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待遇,增加护理员的岗位补贴,并加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
为何养老护理员难招难留?
一是护理员的工资低,待遇差,负担重;二是职业社会评价较低,很多人观念上不接受。 养老护理员为什么这么难招、难留?大连市养老福利协会会长董兴华表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护理员的工资低,待遇差,负担重;二是职业社会评价较低,很多人观念上不接受。
根据大连市老年学学会和养老福利协会的联合调查,有4年及以下工作经验的护工占大多数,基本可达调查人数的60%以上。从2013年的统计信息显示,大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的月平均工资为2311元(含劳动保险),比2012年的1800元,增加511元。尽管如此,大连市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仍为1:8左右,而且在岗人员基本上是四五十岁的下岗失业人员,而更多的则为外来务工人员。
养老网小编了解到,尽管本地养老护理员工资有所上调,但因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仍然难以吸引打工者。目前,金牌月嫂每月工资达到万元以上,育婴师的工资也有4500元以上,相比较,养老护理员的工资仍然较低。一些护理员觉得,照看孩子是看着孩子慢慢长大,而照顾老人是看着老人慢慢衰老,所以大连40岁以下的养老护理员所占比例很少。
为何专业人才几乎都外流?
一方面因为大连高端养老机构较少;另一方面,大连养老护理员总体待遇低。
为什么会出现"抢"人才的局面?张岩松认为,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行业飞速发展,而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涉老专业办学比较少,目前在全国仅有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家高职学院开办,每年毕业生八九百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养老护理是伺候人的活,不愿意报考该专业。张岩松说,目前,招生难也是该院面临的一大问题。
同时,张岩松坦言,该学院培养出来的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在大连,真正留在一线从事护理员工作的寥寥。一方面因为大连高端养老机构较少;另一方面,大连养老护理员总体待遇低。但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龄产业未来几十年都处于蓬勃发展期,急需大量的养老高级护理和管理人才。
对策
相关措施正在研究之中
如何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留住年轻人才,是大连市民政部门思考的课题。董兴华表示,对于大连市现有的养老机构,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制定标准予以评星,而养老护理员未来也或将有星级等级评比。
针对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总体还是随着市场供求状况而变。同时,民政部门也在积极拿出措施,助推养老机构的良性发展,力争缓解养老机构现存的瓶颈问题。据了解,目前,市民政部门针对每个养老院给予一个老人每月100元的运营补贴,下一步,该补贴或将改为根据老人的状况分梯次拨付,比如,卧床老人或将多一些,可自行活动的老人,或将少一些。而养老护理员的待遇或将因此发生变化。而更直接地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的措施,也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城市、交通、教育、卫生……今年两会,市政协共征集提案755件,立案612件。委员们针对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件件关乎民生。委员们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目前现状如何?相关部门是否拿出了应对措施?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政协提案追访"栏目,对与市民生活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倾听百姓心声,督促提案办理。
特例 30多岁开始做了15年养老护理员
作为养老护理员,程慧在西岗区老年社会福利院工作了15年,30多岁就投入到这个岗位上的她,十多年间送走了不少老人,同时也更换了不少"老对"。"有的人干一阵就走了,还有的人就干几天。
"
在程慧看来,工友的"善变"也在情理之中。"伺候老人的活不好干,一个班24个小时,两个人一起要照顾七八个老人,基本上没有闲着的时候。
"程慧说,尤其照顾卧床老人,吃喝拉撒,搬动清洗,一天下来,基本上是筋疲力尽。当问及为什么身边"人来人往",自己却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程慧说主要是习惯了。"时间久了,跟这里的人有了感情。
"
现状 招人难,留人更难
像程慧这样,一干就是十多年的护理员,在大连养老机构内并不多见,养老院招人难,留人更难才是真实现状。西岗区老年社会福利院院长刘玲说,有时候招来的人连试用期没过就走了,甚至还有上班当天就走的。上岗前福利院有集中的岗前培训,上岗后也有定期培训和考核,刘玲说,好不容易一个护理员上手了,逐渐成熟起来,但很容易就跳了槽。
而与公办养老院比较起来,民营养老机构难招人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想找到既有热心,又钟情于护理老人的工作人员太难了。"采访中,一位民营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表示,照顾老人风险高,有时还需要接屎接尿,再加上也不了解老人心理等原因,多数人并不愿意干这个活。
动向 专业人才没毕业就被"抢"光
有很多人认为,照顾老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能吃苦就行,其实不然。"传统观念里面,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就是下岗女工或者农村大姐,她们只负责给老年人洗洗涮涮,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并不是这样。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事业学院院长张岩松认为,随着养老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的需求。正因如此,该院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预想的一样,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非常抢手。
张岩松说,2014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提前半年被"抢"走,而今年刚进6月,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的13家涉老机构来到该院,召开"招聘宣讲会",向2012级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等涉老专业的在校生展示企业现代化软硬件设施、优秀的企业文化、丰厚的薪酬福利待遇以及成熟的员工职位晋升规划,提前来"抢"2015年的毕业生了。
对比 外地高端养老机构待遇高
张岩松说,今年这些外地养老机构承诺的薪酬待遇普遍较2013年提高一大截,除交五险一金、提供食宿外,底薪由去年的2500-3000元提高到3000-4000元。有的企业提出,未来要实现连锁经营模式,各地的分支机构陆续要建设,企业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十分明晰,晋升机会颇多,招聘入职的毕业生工作1-2年,表现好的将会担任分支机构负责人。
截至目前,该院有81名学生与用人单位有了意向,占2015年毕业学生总数的80.2%。今年11月中下旬,这些学生将赴养老机构顶岗实习,直至2015年6月底,其间养老机构将发给学生每月1500-2000元的生活补贴,并提供食宿和往返交通费。2015年7月,毕业生将正式与养老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正式入职,待遇相应大幅提高。
委员建议
提高待遇培养专业人才
市政协委员于笑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本市的养老服务人员的供需缺口较大,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缺口更大。据调查,本市各类养老机构一般护理人员的缺口大约为20%-30%左右,专业康复理疗师、保健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护士、高级护理员、技师等专业人才缺口大约在80%以上。由于专业人才匮乏,很多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服务质量相对比较差,多数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仅限于清扫保洁、洗衣、用餐服务等日常生活照料,而精神慰藉、康复理疗、营养保健、休闲娱乐、老年文化等专业化服务内容却很少,无法实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功能。
在年初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华玉霞也呼吁,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待遇,增加护理员的岗位补贴,并加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
为何养老护理员难招难留?
一是护理员的工资低,待遇差,负担重;二是职业社会评价较低,很多人观念上不接受。 养老护理员为什么这么难招、难留?大连市养老福利协会会长董兴华表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护理员的工资低,待遇差,负担重;二是职业社会评价较低,很多人观念上不接受。
根据大连市老年学学会和养老福利协会的联合调查,有4年及以下工作经验的护工占大多数,基本可达调查人数的60%以上。从2013年的统计信息显示,大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的月平均工资为2311元(含劳动保险),比2012年的1800元,增加511元。尽管如此,大连市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仍为1:8左右,而且在岗人员基本上是四五十岁的下岗失业人员,而更多的则为外来务工人员。
养老网小编了解到,尽管本地养老护理员工资有所上调,但因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仍然难以吸引打工者。目前,金牌月嫂每月工资达到万元以上,育婴师的工资也有4500元以上,相比较,养老护理员的工资仍然较低。一些护理员觉得,照看孩子是看着孩子慢慢长大,而照顾老人是看着老人慢慢衰老,所以大连40岁以下的养老护理员所占比例很少。
为何专业人才几乎都外流?
一方面因为大连高端养老机构较少;另一方面,大连养老护理员总体待遇低。
为什么会出现"抢"人才的局面?张岩松认为,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行业飞速发展,而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涉老专业办学比较少,目前在全国仅有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家高职学院开办,每年毕业生八九百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养老护理是伺候人的活,不愿意报考该专业。张岩松说,目前,招生难也是该院面临的一大问题。
同时,张岩松坦言,该学院培养出来的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在大连,真正留在一线从事护理员工作的寥寥。一方面因为大连高端养老机构较少;另一方面,大连养老护理员总体待遇低。但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龄产业未来几十年都处于蓬勃发展期,急需大量的养老高级护理和管理人才。
对策
相关措施正在研究之中
如何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留住年轻人才,是大连市民政部门思考的课题。董兴华表示,对于大连市现有的养老机构,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制定标准予以评星,而养老护理员未来也或将有星级等级评比。
针对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总体还是随着市场供求状况而变。同时,民政部门也在积极拿出措施,助推养老机构的良性发展,力争缓解养老机构现存的瓶颈问题。据了解,目前,市民政部门针对每个养老院给予一个老人每月100元的运营补贴,下一步,该补贴或将改为根据老人的状况分梯次拨付,比如,卧床老人或将多一些,可自行活动的老人,或将少一些。而养老护理员的待遇或将因此发生变化。而更直接地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的措施,也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