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6-23 23:35:1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保险】据介绍,从近几年开始发端的养老服务业市场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业基本形成了“四大模式”。第一个是泰康作为始作俑者,引领着金融行业跨界经营,将养老金这样一个财富管理手段与养老社区的持续护理结合起来。第二个模式是众多地产商在产品细分的过程中开发各种各样的老年住宅,比如万科社区的嵌入模式。第三则是传统的居家护理模式。第四则是正在蓬勃兴起的小规模护理机构,把很多社区、厂房改造成一两百户甚至是几十户小规模的护理机构。
     
         “实际上,这四种模式各具特色,都有生命力,但是它解决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状况和不同收入层次的服务需求。”刘挺军说。谈及保险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市场的竞争优势时,刘挺军认为,养老服务市场中大致有三组力量,分别是保险公司、房地产商和零散的小规模护理机构。与房地产商相比,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谋求的是长期稳定的回报,因此在这方面的投资能熬得住。而房地产商有20%~30%的资本金、30%的银行贷款和预售,因此很难适应养老服务市场的长期性投入模式。对小规模的护理机构而言,零散经营的模式使之很难形成规模,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可持续运营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总体而言,保险公司兼具资金实力优势、客户优势和商业模式优势,因此更能够扎实地做好养老产品和老年的护理服务。
     
        养老服务 表现突出
     
        实际上,在全面应对老龄化方面,商业保险不仅具有风险管理方面的技术优势,而且还具有服务和机制优势,能够在全面满足老龄人口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同时,提升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并减少财政投入。尤其是在长期资产负债的管理方面,保险资金与养老基金的投资理念及要求更是不谋而合。
     
        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我国保险业在参与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表现突出。在企业年金领域,截至2013年底,保险业共计为4.3万家企业、832万职工提供了受托管理服务,占企业年金法人受托业务的71%,共2501亿元,投资管理资产金额3789亿元,占市场份额的48%。与此同时,我国2013年个人养老保险金保险费规模达到1533亿元,保险业还承接了江苏、四川、宜兴等地的基本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为当地110万民众提供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资金发放等服务。
        
    基本问题 尚待解决

        
        业内专家认为,经过多年的努力,商业保险在参与养老保障方面的工作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总体来看还是存在规模偏小、发展不足、范围偏窄等问题。
        
       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保监会王叙文副巡视员指出,由于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诸多基本问题仍未解决,导致商业保险地位不清,加之缺乏相应的税收优惠支持,商业保险难以充分发挥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支柱作用。因此,应当在顶层设计中明确商业保险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支持商业保险全面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规划设计和计划治理,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合理分工。

    关键词:商业保险优势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