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6-21 15:20:0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敬老院】2014中国湖南(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将于10月在长沙举行。

    候鸟式养老让多数老年人的夙愿成为现实。然而,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伴随候鸟式养老一同而来的还有较高费用、较好身体等诸多硬性指标,这也注定将绝大多数老年人挡在门外。居家养老或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成为搭建理想与现实桥梁之间的完美拼图。

    【现象】 长沙多社区开微型养老院

    长沙市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沙市老年人口达114万,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全市仅有1.8万张养老床位,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仍是现实。鉴于此,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吸引了越来越多养老机构的目光。

    “妈,尝尝我刚煲的汤”,喂妈妈喝完汤后,长沙市伍家岭北桥社区的刘女士坐在老人身边,陪她聊天说话。自从去年12月湖南康乃馨养护中心开到社区后,刘女士将老人从望城某养老院转到这里,定期探望改为可随时探望。

    “我们养护中心就像是一个微型养老院,除了接收全托老人,还提供日托或上门等服务。”康乃馨养老社区综合运营公司总经理助理任彬告诉记者,该公司今年拟在长沙铺设5家社区养护中心。

    【尴尬】  多数机构门庭冷清

    在家门口能享受养老服务,按理说社区养老应该饱受市场追捧,然后现实却并不如此。

    近日,记者走访长沙多个社区养老机构发现,尽管有些机构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健身室、用餐食堂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却始终难以吸引足够的人气,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更是门庭冷清。

    除了养老机构自身运营有短板的主观因素,而困扰社区养老机构多个客观难题也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鸿沟。

    长沙一家不愿透露具体姓名的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街道以及其他物业持有者更愿意将场地出租给快捷酒店或餐饮企业,社区养老机构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来开展服务,从签订协议、审批、建设直至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困难重重。”

    来自2009年长沙市民政局、市委党校、市政府研究联合发布的《长沙市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和思考》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受场地和经费制约严重,全市188个试点社区,场地存在困难的达122个,占试点总数的65%。

    【破局】  近家养老亟需体系支持

    由于诸多扶持政策没有真正“做实”,让社区、居家养老只是“看上去很美”,这一养老尴尬处境如何破局?多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几乎异口同声,在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的同时,必须建立养老服务的家庭和社区支持体系,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服务设施。

    此外,长沙众仁社工服务中心主任罗狄锋补充道,还应大力整合社区资源,敞开大门引进社会组织或在社区内孵化社会组织。“比如目前各街道办承接了多数政府养老扶持资金,由于不专业,许多活动都流于形式,如果将这部分公共购买用于专业社会组织,政府对其进行严格监管,效果会好许多”。

    记者手记

    公共养老 政府不能缺位

    候鸟式养老的兴起,无疑给老年人养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正如业内专家所言,较高费用、较好身体等诸多硬性指标,注定将绝大多数老年人挡在门外。

    倘若,政府在养老事业上只承担托底功能,任由市场调节,那么养老未来或许也会与现在的住宅市场相差无几:享用优质养老服务只能是高端收入者的特权,而大多数中等收入者特别是低收入者只能获得相对劣质的养老服务。

    候鸟养老是锦上添花,公共养老政府不能缺位。应对养老这一重大议题,政府一方面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强化公共养老投入,特别是完善和落实近家养老体系的建设,使最广泛的中低收入者也能获得优质的养老服务。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