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6-17 10:34:3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当社会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各界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之时,一种可将助老服务“储存”起来以备今后所需的“时间银行”,在中国部分城市悄然兴起。
         
        这些“时间银行”有着共同的特点:记录“存储”下对其他老人的服务时间,当自己需要养老服务时,便可从中“支取”。充分利用社区志愿者资源,让养老服务可持续,并以此鼓励退休老人“老有所为”。
         
        哈尔滨烟厂社区的“时间银行”已经开办了11年,社区主任王法英称它为“阳光快车”时间储蓄银行。据养老网的小编了解,“时间银行”在南宁、南京、重庆等城市也已经出现。
         
        2003年,哈尔滨烟厂社区居民黄滨锁成为在“时间银行”“开户”的第一人,照顾当时年过8旬的郭淑云。“开春的时候帮她擦窗户,夏天给她包饺子,秋天腌酸菜,冬天一到马上糊窗户,过年时备年货。有病时领她上医院看病买药,没事陪她聊聊天……”到郭淑云去世时,黄滨锁“账户”上已有832个小时的累积时间。
         
        目前,该社区共有14位老人正在参与“养老储蓄”,王法英手中的一沓志愿者档案记录着每一位老人的服务时间、家庭情况等信息。
         
        王法英说,其实许多老人完全是自发来照顾其他老人,“性格脾气投得来,俩人就搭个伴,并不单纯是为了支取以后的养老服务。”
         
        “其实存折不存折并不重要,关键是奉献一份爱心,存的是爱心。”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的社区老人戴桂云说。
         
        王法英认为,“时间银行”让一部分老人在晚年实现了自身社会价值,也通过互助服务缓解了“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养老难题,“现在已经有外社区的人来我们这报名了”。
         
        “现在最想的就是将这个推广出去,让更多老人享受这项养老模式的益处。”王法英坦言,目前志愿者“支取”服务时间的保障机制,还存有空白。而且社区人员流动后,如何“异地通兑”也是未来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模式银行时间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