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6-13 20:41:16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福养老网】 

    昨日报载,截至去年底,广州60岁以上老人133万,占户籍人口总数15.98%,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为此,政府将制订相关补充规划以保障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0张床位建设用地,使2015年养老床位达到5.6万张,2020年超过7.2万张。

    此前广州曾称2010年底实现养老机构床位4万张,最终实际只达2万余张。现在提出2015年要达到5.6万张,而今才3.9万张,缺口还很大,且实际可用床位量有无水分仍存疑。接下来如何厘清思路,找准门路,以更有力的措施破解养老难题不容迟疑。

    现实是,服务好、价格低的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虽然目前广州每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9张床位数居全国特大城市前列,但今明两年全市10家公办养老机构所能安排给老人轮候的床位也不过8000多张。不少老人等到去世还等不到床位的事时有所闻,原因就是公办养老院建设迟缓。拿广州第二养老院来说,2008年立项时就称首期2012年可投入使用,怎料选址就折腾了5年,最后还不得不另起炉灶,近亿元建设资金躺在国库“睡大觉”,拖到去年9月才动工,使这份本应早到的福利变成了迟来的爱,且投资大大增加。这是一个教训。

    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政府之职,也是衡量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政府理应积极作为。要求各区争取建1至2个4000张床位左右的公办养老机构,希望这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且应力求多建,将公办养老院作为政府福利向老人提供,尤其要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在解决“三无”老人等重点人群养老的“托底”作用,推进“社区养老”以零距离解决养老难问题。

    诚然,解决养老难题并非完全依赖政府大包大揽。事实上,目前广州现有的167间养老机构中公办性质机构所占比就极小,唱主角的是民营机构。面临至2015年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140万的压力,若仅依靠政府投入无疑不堪重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借力社会力量。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领域,除了简化民营养老机构审批程序,还应在解决用地方面给予优惠优先,并建立税收优惠等机制。同时,很有必要探索养老服务岗位政府补贴制度,提升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以解决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流失率高的问题。

    尚需指出的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既要“重量”又要“重质”,不能只算床位数多少而不问实际服务质量优劣。特别是要通过建立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考核与相关政策优惠挂钩等机制,以抑制其服务质量低下甚至虐待老人等现象的发生。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