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5-24 19:10:0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福养老网】人民网芜湖5月22日电 “若是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随着如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为老服务已经成为解决子女赡养压力大、老年人后顾之忧的社会化选择。针对城区养老难的问题,近年来,芜湖市因地制宜、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和完善养老新模式,让老人安心、舒心、放心过好晚年。

    鸠江区: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为着实提高为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012年通过对官陡、湾里和清水三家街道养老院的整合,鸠江区成立鸠兹颐养中心,并于去年4月份施行社会化托管,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变身为鸠江区长寿源养老服务中心,以满足辖区内失能、空巢以及“三无老人”的供养。

    今年79岁的杨开文先后在养老服务中心生活了8年,他告诉记者:“长时间的养老院生活,让自己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早起、散步、喝茶……一个都不落下。同时,因为是‘三无老人’,在养老中心除了吃、住由政府埋单以外,每个月还能领到100元的零花钱。”

    据介绍,自去年整合升级以来,鸠江区长寿源养老服务中心成了芜湖市首家能够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型养老机构。不仅拥有标准化的设施配备,还特地为每个房间建立了床头24小时电子呼叫系统,尽可能多地方便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照料。

    “平时大家在一起打牌、聊天、晒太阳,身体不舒服了可以就地看病,还有公共食堂,在这住的感觉比家都好。”杨开文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前在家就自已一人,如今在养老中心,有事儿没事儿都可以找邻居朋友搭搭话聊聊天,生活不再单调枯燥。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该养老服务中心还长期与市区各团体、戏剧院及高效志愿者保持联系,定期为中心老年人提供义务演出、日常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此外,考虑到合理的营养饮食,养老中心一日三餐荤素搭配,饭菜新鲜,为老年人的营养健康提供了基础保障。

    该养老中心院长李苗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养老在依靠政府行为的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能够更有效地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

    弋江区:居家养老可“日托”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的到来,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独子养老”面临诸多困境。鉴于此,“老人日托所”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日托养老”,是指“朝至夕归”式的养老,其功能和托儿所基本相同,被称为“老年人的幼儿园”。在弋江桥街道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多功能活动室、康复医疗保健室、电子阅览图书室、老年手工艺品制作室以及心理咨询室在这里一应俱全,为白天前来的老人提供了读书看报、聚会聊天和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今年86岁的沈克劭老人四代同堂,但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唯有和老伴俩单独生活。“过去外出把老伴一人留在家里很不放心。现在,街道有了居家养老中心,老两口的吃饭、就医等基本问题在这里就得到了解决,省去了很多柴米油盐的琐碎事情,外出也不再担心了。”沈克劭如是说,两口子每天就如同按时上下学一样,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回,精神上有了很大帮助,身心上也得到了悉心关怀。

    如今,弋江桥街道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长期日托20人,半托60余人,创意的专业服务契合了老年人需求,在解决老人精神孤独和生活困难的同时,为老人营造出了一个温馨的家,大大提高了老年人晚年幸福指数。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