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网 养老]据报道,社科院研究员透露,目前我国养老金发放的基本情况是,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2000万左右,人均退休金每月4000元、全年5万元,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每年支出1万亿元左右。全国企业退休人员8000万左右,人均养老金每月2000多元、全年25000元,几乎全部由企业在职员工历年缴纳的养老缴费支付,国家财政不承担或承担很少部分。
根据人社部负责人今年3月披露的数字,2013年全国养老金缴费2.2万亿元,养老金发放1.8万亿元,结余4000亿元。2013年结余积累养老缴费3万亿元,国家社会保障基金1万亿元,合计4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给企业退休人员增长养老金10%,即“八连增”。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当初的每月800元,增长到现在的每月2000元,翻了一番还多。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约为1倍,而8年前的差距是2~3倍,差距已经大幅缩小了。
实际上,根据计算,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这个数字每年会有所增加)的养老金,如果总量增长1倍,即由目前的1.8万亿元增长到3.6万亿元,则人均养老金恰好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拉平,实现并轨。如果按照每年增长10%的速度,7年就可以翻一番,实现并轨,年均增加支出2500亿元。
如果按照15%的速度增长,5年就可以差不多翻一番,实现并轨,年均增加支出养老金3000亿元。即使这3000亿元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占国家全年的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多一点。况且,增加支出的这笔养老金还不是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企业在职员工当年的养老缴费也承担了相当部分。
不过,养老金并轨后还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员工是否开始缴纳养老保障金,企业在职员工是否继续缴纳养老保障金?如果继续维持这种有人缴纳、有人不缴纳格局,显然不公平。解决的办法大体有三:
其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开始缴纳养老保障金。如果认为现行工资收入偏低、缴纳养老保障金不堪负担,可以适当增加工资。这是最简单、最可行的办法。
其二,是企业在职员工不再缴纳养老保障金,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也不缴纳,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征养老税,在消费环节征收,即每个公民,无论老人孩子,无论是买家电、机票,还是在酒店吃饭,一律按照一定的税率附加缴纳养老税。结果必然是人人为自己未来的养老做贡献,但富人肯定贡献更大,负担更多,因为富人消费水平更高。这个结果是公平的。
国家原则上根据当年的养老税征收情况,确定下一年的养老金发放标准。当然,养老税的征收情况是可以预测的。也可以反过来,在确定一个合理的养老金标准后,再确定养老税的税率。在根据养老税征收情况发放养老金的基础上,国家财政可以另行补贴,也可以不补贴。
其三,是现收现付。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和企业员工同样缴费,取消“个人账户”、“单位账户”,原则上根据全国在职员工的缴费情况,确定养老金发放标准。征缴得多,发得就多。而上述三个方案以及其他各种方案,说来说去,实质性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国家的财力怎么样,是否愿意承担养老责任,承担到什么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学者提出的“养老金缺口”、“在职的养不起退休的”这类说法,其实是个伪命题。2014年3月,人社部一位负责同志曾经明确表示,不存在所谓“养老金缺口”问题。
政府养老和儿女养父母的道理是一样的。儿女有实力,就每年多给父母几个钱,父母就活得舒服一点。儿女实力差一点,就每年少给父母几个钱,父母就活得拮据一点。政府养老也是这个道理。政府财力充足,每年就给退休人员多发几个钱,否则,就少发几个钱。
对于养老金并轨,不存在“在职的养不起退休的”问题,也不存在“缺口”问题,只有标准高低的问题。
根据人社部负责人今年3月披露的数字,2013年全国养老金缴费2.2万亿元,养老金发放1.8万亿元,结余4000亿元。2013年结余积累养老缴费3万亿元,国家社会保障基金1万亿元,合计4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给企业退休人员增长养老金10%,即“八连增”。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当初的每月800元,增长到现在的每月2000元,翻了一番还多。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约为1倍,而8年前的差距是2~3倍,差距已经大幅缩小了。
实际上,根据计算,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这个数字每年会有所增加)的养老金,如果总量增长1倍,即由目前的1.8万亿元增长到3.6万亿元,则人均养老金恰好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拉平,实现并轨。如果按照每年增长10%的速度,7年就可以翻一番,实现并轨,年均增加支出2500亿元。
如果按照15%的速度增长,5年就可以差不多翻一番,实现并轨,年均增加支出养老金3000亿元。即使这3000亿元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占国家全年的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多一点。况且,增加支出的这笔养老金还不是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企业在职员工当年的养老缴费也承担了相当部分。
不过,养老金并轨后还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员工是否开始缴纳养老保障金,企业在职员工是否继续缴纳养老保障金?如果继续维持这种有人缴纳、有人不缴纳格局,显然不公平。解决的办法大体有三:
其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开始缴纳养老保障金。如果认为现行工资收入偏低、缴纳养老保障金不堪负担,可以适当增加工资。这是最简单、最可行的办法。
其二,是企业在职员工不再缴纳养老保障金,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也不缴纳,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征养老税,在消费环节征收,即每个公民,无论老人孩子,无论是买家电、机票,还是在酒店吃饭,一律按照一定的税率附加缴纳养老税。结果必然是人人为自己未来的养老做贡献,但富人肯定贡献更大,负担更多,因为富人消费水平更高。这个结果是公平的。
国家原则上根据当年的养老税征收情况,确定下一年的养老金发放标准。当然,养老税的征收情况是可以预测的。也可以反过来,在确定一个合理的养老金标准后,再确定养老税的税率。在根据养老税征收情况发放养老金的基础上,国家财政可以另行补贴,也可以不补贴。
其三,是现收现付。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和企业员工同样缴费,取消“个人账户”、“单位账户”,原则上根据全国在职员工的缴费情况,确定养老金发放标准。征缴得多,发得就多。而上述三个方案以及其他各种方案,说来说去,实质性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国家的财力怎么样,是否愿意承担养老责任,承担到什么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学者提出的“养老金缺口”、“在职的养不起退休的”这类说法,其实是个伪命题。2014年3月,人社部一位负责同志曾经明确表示,不存在所谓“养老金缺口”问题。
政府养老和儿女养父母的道理是一样的。儿女有实力,就每年多给父母几个钱,父母就活得舒服一点。儿女实力差一点,就每年少给父母几个钱,父母就活得拮据一点。政府养老也是这个道理。政府财力充足,每年就给退休人员多发几个钱,否则,就少发几个钱。
对于养老金并轨,不存在“在职的养不起退休的”问题,也不存在“缺口”问题,只有标准高低的问题。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