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5-19 20:20:42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长期备受诟病的社保制度改革拉开大幕。国务院近日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其中强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这意味着法律层面已发出信号:社保双轨制改革过程中,最难的养老金改革也箭在弦上。业内专家指出,改革无法一蹴而就,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小步走”模式,才能使改革顺利推进。

    不缴费领退休金将终结

    《条例》强调,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也就是说,从7月开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从不缴费、退休却拿较高退休金的历史将终结。

    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国务院法制办和人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讨论多年的“养老金双轨制”是改革的首要难题。“《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双轨并一轨’的改革大幕已经拉开。”王国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更高社保福利的公务员并不在本次改革范围之内。

    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事实上,事业单位改革之风早已“吹起”。人保部部长胡晓义曾表示,我国将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指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年初,国务院印发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提出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认为,改革必然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多年来对“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推进也是多方较量和权衡的结果。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长久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在缴纳社保方面千差万别。“以养老保险为例,我国规定,员工需要缴纳满15年才能按缴费数额领取养老金,而15年只是起步,这显然并不能作为事业单位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标准。”单菁菁建议,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进行政策上的过渡比较合理,未来也不排除会定更加细化的过渡性政策,解决事业单位员工的社保问题。

    据了解,我国养老金的领取金额是通过计算国民期望寿命、经济增长幅度等设计出来的,一旦将事业单位人员所缴纳的养老金纳入养老金整体的“大盘子”当中,势必要对养老金的缴纳和发放水平进行重新计算。单菁菁说,未来事业单位人员将与企业人员一样,退休金由各年度缴费所决定,体现缴费多待遇高、缴费少待遇低的公平原则。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