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多县政府心系基层百姓、情暖企业职工,投入43万元帮助解决13名企业困难职工养老统筹问题,让很多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昂,是安多县帮助解决养老统筹问题的13名企业困难职工之一。他说:“现在好了,我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到底是什么事儿,让昂他们充满感激之情?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计划经济年代,为了方便物资供应,安多县从1959年开始在扎萨区(现措玛乡)、扎仁区(现扎仁镇)等13个区相继建立供销社,并从当地牧民群众中招收“半脱产”员工到供销社工作。所谓“半脱产”,就是员工可以在保有草场和牲畜的同时,成为一名供销社工人,即“半牧半工”。
今年57岁的安多县国合商贸联营公司退休职工昂,就是当时被招收的一名“半脱产”员工。据他回忆,当时和他一起在各区供销社工作的“半脱产”人员有近20人。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半脱产”员工被转移到国合商贸联营公司工作。离开了自己的牧场,这些“半脱产”员工由于无法照看自家的牲畜,他们在牧区的草场和牲畜相继被转移和变卖,慢慢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变成了“全脱产”,随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期间有几名员工先后离世,只剩昂和其他12名退休职工。退休了,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可是,没想到“半脱产”的身份使他们无法像其他职工一样顺利享受退休金,需要一次性补交15年养老保险(每人每年5000多元)才能与其他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昂说,当时根本没办法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钱。其他“半脱产”员工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拿不出这些钱,就意味着他们退休后拿不到固定的养老金,生病住院也没有医疗保险,甚至离世后家属也无法得到抚恤金。操劳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到老了生活却没有着落,这可把他们急坏了。他们开始向公司求助。13名员工需要补交的养老金要100余万元,但是当时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甚至还有300余万元的银行贷款需要偿还,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于是,公司又向县政府求助,可是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2013年,昂他们终于见到了曙光。时任安多县委副书记、县长旺扎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召集人员商讨解决办法并最终达成协议:决定由政府拿出43万元、联营公司筹措20万元、涉及员工每人自行解决30200元交齐了所需养老保险金。至此,困扰了13名“半脱产”员工10余年的问题总算得到了圆满解决,大伙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现在,昂他们的收入得到普遍提高,在享受养老金的同时,其他配套保险也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昂说,“感谢公司在困难时期没有丢下我们,更感谢党委、政府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的大力帮助,给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昂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儿女成家立业,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