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5-16 17:23:5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北京市民政部门将试点居家养老服务,前期服务主要是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比如买菜、做饭、洗衣服、做家务、聊天等方面;将和各社区合作,发动楼宇大妈参与进来,目前工作已经开展。

    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是父母抚养子女,子女长大以后再“反哺”,体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双向义务的伦理实质。而西方家庭的养老则是一种单向循环的“接力” 模式,父母抚养子女,子女长大以后继续抚养下一代,老人则被推向社会。如何扬长避短,将“反哺”和“接力”有机地结合?

    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兼具居家养老和民营养老院的优点,克服和摒弃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社区养老以社区为载体,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家庭成员及志愿者为社区的老人提供多方面的社会支持,既照顾了需要帮助的老人,又增强了社会活力,是一种多赢之举。

    居家养老实质上是一种亲情养老,而在社区养老模式下,老人虽然还是住在家中,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却由社区内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此外,社区养老虽然将民营养老院的各类服务引入社区,并没有对老人采取集中供养的方式,较好地处理了养老过程中传统文化、家庭边界和代际关系的矛盾与冲突。

    一项调查显示,95%的老人都希望在自己家中养老。然而,大多数年轻人奔波劳碌,居家养老不堪重负。可是,许多老人宁可压抑自己的养老需要,也不愿意自费购买服务。可见,修复养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裂痕,固然需要养老模式的优化设计,也离不开养老观念的改变和更新。

    作为新生事物,社区养老目前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人力、财力不足,还是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不规范,抑或是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都会影响人们对社区养老的信任和认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