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5-15 20:31:3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广东省江门市首届养老助残公益创投大赛上周进入项目评审阶段,首轮B、C、D三类30个项目5月5日、6日完成评审,各级评审小组将逐一审议收到的82份《项目申报书》,并于5月10日起连续7天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满后,相关单位和获选人就合同具体内容进行协商,并签订合同。这意味着,江门“大民政”背景下的公益创投将进入实质实施阶段,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等各方资源,江门“养老·助残”能摸索出一条怎样的路,值得关注和思考。
        
    公益创投是大胆尝试
        
    “大民政”推动多元化养老及助残服务体系建立

        
        “今年"大民政"工作到底要做什么?”4月江门市召开的“大民政”工作推进会,江门市委书记刘海明确表示:“我们就是要抓三件事:养老、助残和社会组织培育。”“这三大块,是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我们的经济尽管不富裕,但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做得很出色!”刘海对江门前期做的大量卓有成效工作表示肯定。
        
        本次“养老·助残”公益创投,就是今年江门“大民政”工作的突破口。据悉,公益创投活动的核心在于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等各方资源,落实江门市(各市、区)“大民政”工作,推动多元化养老、助残服务体系的建立,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江门养老、助残公益事业的建设,促进江门“大民政”工作跃升一个新台阶。
        
        如何种好“民生”这棵大树,江门一直在思索并行动。去年7月2日,市委书记刘海调研江门社会福利机构时,首度提出了“大民政”理念。去年12月18日,江门市出台《江门市“大民政”工作方案》,明确了江门市推进“大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并提出今年要以建立“四个体系”和实施“两个项目”为抓手,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大民政”保障格局。
        
        公益创投作为江门推动“大民政”、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重要措施,江门市社工委、民政局、残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反复实地调研和磋商,七易其稿,并于今年3月21日公布了《“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实施方案》。
        
        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李长才认为,与省内外的创投活动相比,江门的创投活动明确了“养老·助残”这一主题,将老人和残疾人这类社会弱势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这种确定了主题的全市规模创投活动,没有可供借鉴的先例,是江门首创。”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等各方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和资金投入养老事业,从而把政府和民间的力量“撬动”起来,把养老做大做实。
        
    以政府资源吸引社会资源
        
    加强社会组织督导培训

        
        “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发动社会力量。”3月21日,市民政局、市社工委、江海区委区政府工作人员及部分社工汇聚一堂,40多位代表在江海区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开展社工经验交流沙龙,希望参考珠三角及香港的经验,促进社工机构发展。
         
        这次交流会上,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李长才表示,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发动社会力量,“政府需要拿出资源,吸引来自社会的资金,今年的公益创投大赛正是采用这个方法,政府为此拿出了1亿多元资产,希望能吸引社会力量进入社会服务领域。”据悉,以公益创投大赛方式推动养老助残服务,蓬江区曾有尝试,而在江门全市层面尚属首次,政府一次性拿出超亿元资产资金,目前在广东则是最大规模的。
        
        李长才认为,借助创投活动,一方面将有利于实现政府资源利用最大化,把原来分散于各地、各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打包,通过项目化运作,把政府资源用在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推动养老助残转型,转变政府职能。另一方面,还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调动社会组织、社会资金和民间力量参与养老助残事业。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智慧,达到“借脑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的活动效果,此次公益创投活动在已确定的主线和框架下,给予了社会组织很大的发挥空间,社会组织可以从项目、内容、模式等方面发挥服务意识和创意制定方案,这与此前的创投活动也有很大区别。
        
       “虽然现在江门市的社工机构已经有39家了,但这些机构基本都处于"婴儿水平",达到"初中生"水平的很少,能够达到"高中生"水平的就更少了。”李长才对此表示,在公益创投项目中最头痛的并不是如何去设计规划好项目,而是如何进行督导和培训,江门下一步会努力借鉴香港及其它城市的经验。据其介绍,江门2012年前只有2家社工机构,目前已发展到39家,社工师500多人,但真正在做社工的社工师不到100人。李长才希望此次创投大赛也能传达一个信息:江门对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是“给力的”,从事这一行业的年轻人要有信心。
        
    竞争不算太激烈
        
    评委关心社会组织是否具备完成项目能力

        
       根据创投活动实施方案,江门市此次“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安排了5大类38个项目,其中包括机构养老助残项目7个,镇(街)公办养老机构委托经营项目7个,社区(村)养老助残项目19个,养老助残创新服务项目4个,以及江门市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平安通”项目。投入资产约1.1亿元、资金1000万元。
        
       据统计,截至5月4日首轮3类30个项目报名结束,江门市内外有51家社会组织报名,参与项目累计128个,平均每家社会组织报名项目2.5个,提交了82份《项目申报书》接受评委评审。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D类4个创新服务项目,该项目未设置具体资源,而注重比拼创意理念,共有29个机构提交了40份申报报名。此外,次轮2类8个项目报名也已于5月4日结束,有19家社会组织报名,现已进入项目申报书提交阶段。
        
       其中,养老助残创新服务项目是最受社会组织欢迎的项目之一。有21家社会组织提交了24份《项目申报书》,其中3家社会组织提交了2份《项目申报书》。小编在项目评审现场看见,社工组织纷纷结合自身优势,调动各种资源,针对养老助残服务对象,制定了各式各样的创新服务项目,如晴海天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提出的“老"友"乐道长者服务计划”、鹤山市传爱社工服务中心提出的“社区倡导式互助型居家养老助残模式”等。
        
       市本级项目安排在市委党校进行现场评审,记者现场了解到,评审流程主要分为5个环节,分别是审阅申报书、申报人阐述、申报人答辩、现场评分和推荐候选人。申报人阐述环节中,社工组织通过PPT全方位展示了社工组织的创新和操作能力,突出项目计划的亮点。申报人阐述结束后,多位评委根据社工组织提交的《项目申报书》和现场阐述,提出多个问题,内容涵盖了服务对象、创新思路、人力资源、资金保障等各方面。
        
       按照创投活动评审标准,评审小组由熟识养老助残的专业人士和管理人员,以及财务管理、法律等各领域专业人士组成,对养老助残创新服务项目组织评审。由于评审规定,评委和工作人员不得就项目评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同时,评审工作结束后,评审小组成员及与评审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不得将评审活动中申报文件的评审和比较、候选人推荐情况以及其他与评审有关的信息对外透露或扩散。记者只能从个别参评单位侧面了解到,“评委们最关心的是,社会组织是否具备能力完成好这个项目,如人力资源、资金筹集等。”


    关键词:民政激活公益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