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5-15 13:10:0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浙江在线5月15日讯(记者 吴振宇)银发浪潮来势汹汹,已经成为影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课题。记者从浙江省政府新闻办5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去年底,我省老年人口已逼近900万,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根据省政府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同时,省内还开展了“以宅基地换养老”的相关探索,力争实现养老服务农村社区全覆盖。

    浙江过去一年增加40万老人

    老龄化程度呈现北高南低

    截至2013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97.83万人,占总人口的18.6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逾140万人,百岁老人1794人。

    据省老龄委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尚清介绍,浙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仅去年就新增了40万60岁以上老年人,且高龄老人增速明显快于老年人口增长。

    据介绍,浙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浙南,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嘉兴、舟山、湖州三个市,全省约三分之二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目前全省纯老家庭人口数为218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也占较高比例。

    养老服务有望提供50万个就业岗位

    浙江农村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新模式

    “家家有老,人人会老。”尚清说,养老服务关系全社会,也将影响我们自身的未来。前不久,省政府出台一系列养老服务新政策。根据相关规划,到2015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将覆盖全省所有城市社区和2/3的农村社区,到2017年,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

    面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困境,松阳县等地还开展了“以宅基地换养老”的相关探索。

    省老龄办主任、省民政厅副厅长苏长聪告诉记者,在浙江省部分地区,农村老年人把自有的宅基地使用权交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村里集中建设带有配套服务设施的农村老年公寓,供这些老年人集中居住。老年人在老年公寓分户生活,享受村集体提供的就餐、生活照料、医疗卫生以及文化体育方面的服务。这一举措,受到了农村老人特别是孤寡、贫困和留守老人的欢迎。

    民营资本或成养老服务新活力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可获奖补

    浙江市场机制活跃、民间资本实力雄厚,我省未来将进一步激励社会力量的作用,使民营资本为养老服务业注入活力。杭州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可获补贴 民办养老机构迎“春天”

    我省不久前首次出台规定,允许养老机构利用固定资产办理抵押贷款。支持养老机构以包括股权融资在内的各种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可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贴息贷款。

    此外,民办养老机构还可以获得大量财政补贴、服务购买和税费优惠。对于管理较好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举办人还可以从收支结余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奖励。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苏长聪说,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和素质不高依然是我省的现实问题。据介绍,目前全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约为9万人,尚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

    目前,我省30多所大中专院校已经开设养老服务的相关专业,仅去年的招生规模就达一万五千人。对于最终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政府将给予奖补,以鼓励更多学子投身养老事业。除专业培养以外,对于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也将进一步推进,提高为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