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5-08 22:14:46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成为全面推进改革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担负起了让老年人“老有所依”的重任。然而,在“老有所依”的背后,老年人护理康复医疗缺口日益显现。于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随之出现。
    患病老人养老难

    医院不能长期住,回家又没有专业护理,这已成为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如今,山东省莱芜市的不少家庭也面临着这一难题。“总觉得身上还是不舒服,想再继续住院。”近日,在市中医医院的病房内,76岁的张奶奶对自己的主治医生说。两个多月前,她因慢性肾病加重住进医院。经过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医生建议她回家调养。让人没想到的是,张奶奶却提出了继续留在医院观察治疗的想法。

    出院之后,张奶奶的日常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想请护工还不放心。面对出院后回家养老的种种难题,住院反而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天经地义,对于不少莱芜人而言,“居家养老”仍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然而,面对年老多病的父母和养老过程中对医疗的特殊需求,这种养老模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医养结合困难多

    汶河大道新汽车站西,一幢5层的沿街楼就是莱芜首家民营养老院——— 夕阳红老年公寓。5月6日,记者来到这里时,院长付怀洋正忙着整理相关资料,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养老院逐步走上正轨,如今,他正谋划建设医疗养老结合的老年公寓。

    一直以来,莱芜市的医疗和养老机构二者之间互相独立,如何想办法让公寓的老人不出养老院就能就医,“医养结合”成为摆在付怀洋面前的新课题。“主要想设立一个康复理疗科和内科,现在正在筹备阶段,等医疗机构许可证办下来后,就能逐渐开展起来。”付怀洋说,医养结合最大的特点就是为老人提供及时、便利、权威的医疗服务。要做好这些,完备的医疗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不足可以慢慢添置,勤杂人员不足我可以顶上去。”付怀洋说,他最头疼的就是专业护理人员的缺乏。工作机械重复,需要极大的耐心,工资待遇不高,发展空间有限,这些都让这项工作看起来没什么吸引力。

    对于从医的付怀洋而言,最初创办养老院时,就想建成医养结合的模式。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施起来。3年后,他想再次将这个想法变成现实的时候,仍然是困难重重。暂时没有医疗机构身份,成了老年公寓发展医养结合路上的“拦路虎”。

    目前,莱芜市不少养老机构还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加之一些“老年病”具有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出现,可谓是“对症下药”。

    “医养结合的模式想要大规模推开,仅仅靠市场、民办机构是做不到的,政府应该在引导和扶持上唱主角。”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说,由于养老相对于医疗服务收入甚微,实力强的综合医院很难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投入养老服务,这一难题尚需破解。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