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5-08 21:09:57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在安徽,每100名劳动力要扶养17.68位老年人。随着全省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怎么样养老已成为亟须应对的热点问题。今日,记者从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获悉,专家出台研究报告建议在全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并鼓励更多的民资进入“夕阳经济”,破解养老难题

    现状人口年龄中位数首超40岁

    根据去年安徽省统计部门的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安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首次超过40岁,达40.12岁,比2012年提高0.33岁,比2011年提高1.29岁。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从老年人口的比重看,2013年安徽省的老年系数为12.24,比上一年提高了0.1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均每百人中有12.24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老年扶养系数为17.68,比上一年提高了0.32个百分点,这说明每100名劳动力要扶养17.68位老年人。

    业内人士还指出,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或将达到107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5%;高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望达到100万人,约占老年人口比重的9%左右。

    问题 养老保障能力差距较大

    安徽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银发消费”的需求不断扩大。养老问题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府对养老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养老本身作为“朝阳产业”,也蕴含了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

    不过,从现实情况看,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不可能满足所有养老服务需求,不同区域财力差异明显,养老保障能力差距较大。

    安徽大学日前发布的《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4)》中指出,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与社会养老保险相比仍处于滞后的状态。虽然安徽省为了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的资金提供、建设规费、用工、用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多项相关优惠政策,但是,无论是公办还是私营养老机构,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都存在发展的困境。

    应对 市场化填补养老“空白”

    未来安徽的养老产业路在何方?省经济信息中心的专家建议,针对养老产业投资大、资金回收慢的特点,除了在融资、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外,政府层面要拿出部分引导资金,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

    养老和医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安徽应当进一步加大医疗领域改革力度,探索将养老服务和医疗整合起来,推动集医疗养老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业态发展。比如,允许医院直接参与养老服务业;建立统一完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标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等扶持政策。研究和探索制定安徽省区域性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进行试点。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