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5-06 14:20:3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日前,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回答了记者提出的有关社会养老服方面的问题。

    记者: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养老服务问题愈来愈突出,江苏省在这方面是如何应对的?侯学元:“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幸福工程六大体系之一,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措施,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省坚持把政策创制作为老龄事业发展重要抓手,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 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江苏省保护老年人权益条例》、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2013年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管理的意见》,这些法规政策密集出台,为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0年以来,省级财政共安排13.4亿元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底,全省共有养老床位42.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28.2张。全省已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2万家,城市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50%以上。省级扶持各地建设了52个“虚拟养老院”,提升了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6个市建立了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服务制度。各地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资金补助等扶持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广泛动员志愿者与空巢老年人建立结对关爱服务。实施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近两年已培训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机构负责人约1.65万名。记者:下一步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思路有什么主要内容?侯学元:一是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性作用。97%的老年人居住在家庭,近年来我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硬件”设施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全省建立了1.22万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软件”方面也梳理总结出“机构运作”、“虚拟养老”、“集中居住”、“应急服务”和“志愿服务”五种服务模式,得到民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但是整体上各种服务项目滞后,为老服务作用发挥得还不够。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内涵发展,在提档服务设施的同时,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完善运营机制,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二是优化机构养老服务床位结构。目前存在“一床难求”的护理型和医养结合型床位少、受欢迎的社区就近中小型养老机构床位少、社会办的养老机构床位比重少、互助性养老机构床位少、经济薄弱地区养老机构床位少等现象。下一步,政府资金投入将向扶持护理型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小型托老所和农村老年关爱之家、互助性养老机构、经济薄弱地区养老机构建设倾斜,降低创办养老机构门槛,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在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方面要有较大突破。我们将对经济薄弱县(市、区),新建并达标的福利性护理型公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助3万元;对非经济薄弱地区,每张床位补助1.5万元;对民办非营利性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分别每张床位补助5000元、4000元和3000元。计划到2015年全省护理型和医养结合型床位达到18万张,占养老机构总床位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三是提升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目前,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与教育、卫生行业相比,投入太少,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更复杂。下一步,我省将加大投入,加快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全覆盖的老年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呼叫服务系统和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对接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大数据全信息精细化管理。我们将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四是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服务定位。有些地方存在“形象工程”现象,追求投资大、规模大、档次高,铺张豪化,不适用,服务对象错位,入住率低。政府要着重解决托底基本服务,不要与市场抢业务,要多做 “雪中送炭”的事,少做或不做“锦上添花”的事。下一步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对照检查,调整定位,做好政府应该做的事,真正解决好困难老年人基本服务,把此项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整改措施。五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作用。政府在养老服务中还没有完全摆脱责任主体、服务主体、裁判主体与一身的状况,要通过三者的分离,在机制上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强调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减轻政府的责任,政府要在承担困难老年人保基本、托底性责任的同时,依靠社会力量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凡是社会能办的交给社会,市场能办的交给市场,让位于社会,让利于市场。下一步我们要在承担好托底保障的同时,推进适度普惠的政策,发展好公共基础设施,增加对社会力量的参与养老服务的资金扶持力度,完善有利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制度,通过规划引导、业务指导和提供便捷优质服务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构建快速通道,使政府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用在刀刃上,用在保基本或兜底上,用在去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上,产生一加一大于二大于三大于四的效果。

    记者:养老产业情况如何,政府在这方面有何打算?侯学元:大家都看到巨大的养老市场前景,但养老产业规模还未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养老产业在GTP或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还较低。问题是这一产业刚起步,多种养老服务营利模式还不够清晰,企业都在摸索之中,一旦清晰,社会不缺资本,大量的资本将会向养老产业汇聚。下一步,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将在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在扶持非营利机构的同时,更加重视在政策措施上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境外资本参与养老产业,重点在城市,促进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催生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记者: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进城务工,农村“留守老人”乃至“空巢村”日趋增多,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侯学元:我省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大力改善敬老院建设和完善供养制度,使五保老人供养有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农村低保对象中的老人、低收入老人、因临时困难需要救助的老人、空巢独居老人及“失独”老人、高龄老人问题将是新的服务重点。一是要加大农村大病、灾害临时救助资金投入,扩大救助面和提高救助水平;二是落实“失独”老人特殊扶助政策;三是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由于农村缺少社会服务组织,可委托邻里或亲友承担服务;四是充分发挥农村敬老院资源效益,转型发挥其区域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五是推进建立小型互助性老年关爱之家;六是新农村建设中配置新建适合方便养老服务的老年集中居住设施;七是推广邻里与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服务、志愿者与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服务;八是建立应急呼叫服务系统,提供应急救助服务。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