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5-06 16:29:32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晚年还可以有哪些选择?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公办养老院之外,还有社区依托,同时《意见》强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的类型、举办资本来源正在变得开放而多元化,10张床就可以开办社区微型养老院。那么,微型养老院发展现状如何,民办养老机构又走到了哪一步?
        

        A面
        

        民办养老院入住率不高是共同情况
         
        4月23日下午,郫县友爱镇福顺堂老年休养院院长刘大顺,正指挥几个工作人员,把一摞摞的书籍摆进刚建好的“图书馆”里,隔壁是马上布置完毕的“往生堂”。“我觉得我们民办养老院的优势,就是关注老人的精神世界。”他说。
         
        截至去年底,成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已有86所。小编走访多家民办养老院,除极个别经营状况较好以外,大部分床位的入住率都不足50%。
        

        租公办院场地1993年办养老院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商多年的钟家治走访了日本、欧洲等国,被那里养老体制打动,“很多民办养老院经营服务都很完善。当时我们国家只有公办敬老院,收留对象只限于鳏寡孤独的老人。但不符合这些条件同样有入住需要的老人并不在少数。”
         
        1993年,钟家治在三圣乡投资创办“幸福乐园”养老院,“应该算成都第一个,当时去民政局办手续,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怎么给我办。”办好手续后,钟家治租下了一家公办敬老院的十几间房间,开放近50张床位。
         
        入住需求并不像钟家治预计的火爆。很长一段时间,入住老人最多就十几个。每月不赚反亏,好几次他都差点放弃。
         
        1995年以后,更多民办养老院建立起来,入住率不高几乎是共同情况。直到2000年后情况才有改善。即使是这样,创办已21年的“幸福乐园”养老院,至今入住率仍不足50%。
         
        对此,钟家治认为,一大原因是观念没有转变,“大家认为有儿有女还被送进养老院,是儿女不孝。”而且,很多人认为公办养老院更放心更值得信赖。而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则表示,民办院与公办院存在的价格落差,是他们主要考虑的原因。
         
        利好政策出台
        

        期待水电气价格“商转民”
         
        为了扶植民办养老院,近两年,国务院、省政府专门出台了针对性的文件给予优惠。今年我省也明确规定,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规定优先保障供应,可采取招标等方式合理控制地价,降低养老机构建设成本,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政策出台让民办养老院看到利好,但在落实方面还有改进空间。2007年,郫县唐昌镇的金沙老年康乐苑建成,目前床位有170个左右,规模不算小。前段时间,院长曾秀清想为老人们修一间晒太阳的太阳房,最终没能成功,“地皮是租用附近村子村民的,虽然跟村委会签了协议,但心里还是没底。”曾秀清说,地皮一旦被强行收回,院里的活动设备可以搬走,但房子和其他一些“硬件”设施挪不走,即使能协议补偿,也有很大损失,“地皮希望能买而不是租,养老院不是纯粹盈利机构,购买的价格也希望有优惠。”
         
        锦江区桦林养老中心也遇到类似问题。开办至今,院里的水电一直是商用,优惠文件出台后,工作人员很快找到水电部门办理“商转民”,但到现在也没有办妥。院长郭琴说,对方要求院里出示目前的用地能够永久租用的证明,“我们的地租自一个单位,人家怎么可能同意永久租用?”郭琴希望优惠政策能得到具体落实。
        

        B面
        

        微型养老院社区养老机构盼“优惠”兑现
         
        4月22日中午,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的朗力养老服务中心门口,65岁的陈爷爷坐在椅子上,嘴里不停念叨:“怎么还不吃饭?”此时,距离吃完午饭不到半小时,患老年痴呆症的陈爷爷脑海中的记忆像被橡皮擦抹掉了。
         
        这是目前成都219家微型社区养老机构中一个极为平常的缩影。因为离家近,环境熟悉,“公建民营”的社区微型养老机构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青睐。
         
        需求大 一星期5人排队等入住
         
        在朗力养老服务中心的回廊上,一群老人正在跟着音乐跳保健操,电话铃声响起,混在人群中扭动腰肢的站长张平(化名)赶紧奔过去。
         
        “等一星期了,你们什么时候才有空位啊?”电话那头是个年轻的女声,透着急躁。“实在不好意思,现在还没有,您再等等,有空位我们马上联系您。”张平苦笑一下,赶紧安抚。仅这一周,已有5位老人排队等入住。这家微型养老院由社区活动室改建,共7个房间,13张床位已全部住满,另外还有5个白天接受照料,晚上回家住的老人。
         
        “离家近,儿女们可以常过来看看,很安心。而且我们伙食、体检都专门针对老人做,他们住得舒服,都不想走。”尽管张平时常因床位少而苦恼,但对老人争先恐后要住进来还是颇为自豪。
         
        社区微型养老院确实供不应求。2011年11月成都市出台关于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将社会养老机构的开建门槛从30张床位降低为10张,探索社区养老。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工人村社区针对社区老人的调查也显示,六成以上的老人愿意在家附近的社区养老

    关键词:养老院成都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