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4-30 08:23:2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鼓励规范发展“养老连锁店”、推行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老伙伴”计划、努力实现医养融合发展……27日,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走进上海电台“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节目,就上海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听取市民意见,回应群众关切。

     

    鼓励规范发展“养老连锁店”

     

    记者了解到,上海已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截至2013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387.6万,占户籍人口27.1%,到2025年,这一比重预计将升至39.6%。近年,上海确立了“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在社区服务支持下居家养老,3%进入养老机构。

    “十二五”以来,上海市政府要求全市每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000张,并将任务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但在不少市民看来,养老床位紧张局面难以缓解。

    “这反映了结构性矛盾,”杨雄说,“目前上海存在养老床位市中心紧张、郊区相对富余的问题,总体上全市还有约3万张空床。今后,中心城区仍要采取硬性指标增加床位,可通过租赁、提高民办养老院水平等方式来解决,而郊区养老院则要重点解决交通不便等各种配套问题,让更多市民愿意入住。”

    一位有志于开办养老机构“连锁店”的上海市民在电话中“吐槽”自己遇到的困难,引起了市长关注。杨雄告诉他,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床位数在10张以上,符合相关条件的,就可以开办养老机构。因此,政府鼓励利用符合条件的闲置资源“见缝插针”建设养老机构;同时,服务标准不能降低,引导建设规范化服务的“养老连锁店”。

    杨雄表示,政府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业,将尽快梳理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完善养老服务土地、税费、财政、融资等政策体系,另外将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持续推动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

    杨雄还说,现在市场参与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想开发设计一些养老社区,比如在新建小区建设更多养老设施、服务机构等。“政府欢迎社会力量办养老,同时也会通过土地使用年限、价格等政策手段把关,防止借养老搞房地产。”

     

    “老伙伴”计划: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

     

    针对有听众反映的“发挥老年人余热”问题,杨雄说,上海正在推行“老伙伴”计划,鼓励有能力的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目前,上海全市有3万名低龄老人志愿者在为15万高龄老人提供服务。他说,退休老年人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部分人身体也还健康,可通过“时间储蓄银行”等方式,发挥相对年轻的老人的活力,比如参与志愿者工作、组织公益社团活动等,既为社会做贡献,又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杨雄告诉市民,亲人的陪护和关爱对老人有特殊意义,因此将继续鼓励居家、就近养老,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涵盖养老服务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我们还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全市目前已有20多万志愿者参与了与独居老人结对的关爱活动。”

     

    推进发展“医养融合”

     

    有市民打电话说:“现在很难请到能照顾高龄老人的护工,请来后,一个月至少5000元的费用给家庭增添了巨大压力。”杨雄表示,上海将按照老年照顾等级评估要求,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照料等级安排月服务量和发放养老补贴,缓解家庭成员的压力。同时政府将出资培训护工,提高护工的照护技能。

    对于市民反映老年人常见病配药需多次往返医院的问题,杨雄说,医疗服务要进一步延伸到社区。首先要全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主要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政府要进一步整合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和医保支付,努力实现医养融合发展。


    关键词:上海养老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