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4-30 08:28:2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一项制度好不好,得看它是不是背离现实的“纸上谈兵”。光有经济理性的高度,而没有社会民意的温度,不足以实现社会改革和民众需求的和谐结合。中国养老制度的顶层设计,看来还需更接地气。
         
        有关延迟退休的话题总会成为舆论热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赵耀辉最近公开了他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认为,如果中国不提高退休年龄,到2050年,年青一代必须拿出自己收入的41%以供养老年人。因此,延迟退休对缓解老龄化的冲击、减轻年轻劳动者的经济负担非常关键。
         
        延迟退休的支持者最擅长将“延退”和“为年轻人减负”关联起来,养老保险在他们嘴里俨然成了两代人之间的“跷跷板”,这不但夸大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更掩饰了养老保险巨大亏空的历史根由。1997年以前,中国实行“现收现付”养老金模式,即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但人口老龄化使得这一制度变得不可持续,因此1997年后,中国从现收现付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转变,即统筹账户用于现收现付,个人账户则用于积累。可惜的是,这种设计只存在于“政府文件”中,实际情况却是,个人账户资金被大量挪用于发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所谓年轻人未来的负担,皆因现行制度执行不到位间接造成。
         
        有人会问,若不挪用个人账户资金,中国养老金近8万亿人民币的亏空怎么填补?对此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曾有专门研究,其报告称:新旧制度转轨造成此巨大债务,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偿还养老金隐性债的责权上一直模糊,才造成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上所积累的资金被大量挪用。老职工在旧制度下通过缴纳社会保障费(税)积累起来的养老金权利必须兑现,他们建议此债务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承担。而唐均等人也认为:依靠“国家兜底”模式来填平养老金空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虽然有人喜欢拿他国延迟退休来说事,殊不知发达国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且雇主对高龄就业者普遍没有歧视,失业保障也相对完善。但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非但目前不缺劳动力,即使到了老龄化高峰,劳动年龄人口仍然有8亿多。延迟退休在中国,不仅不能为年轻人减负,还将客观上造成老年人和年轻人争抢饭碗的矛盾,年轻人就业将更加困难,而更多不能退休的老年人将不可避免面临“年龄歧视”的现实,两方面都会加剧社会矛盾。
         
        此外,中国固有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有别于他国。赵教授看到了广场舞大妈的旺盛精力,却忽略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承担着替年青一代看护孩子的责任,这实际上也不同程度地为年轻人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不少老年人退休后的变相就业甚至为这个社会有效地完成了职业分流,这样的安排,似乎更符合中国的社会结构,也更顺应国人的情感需求。
         
        一项制度好不好,得看它是不是背离现实的“纸上谈兵”。光有经济理性的高度,而没有社会民意的温度,不足以实现社会改革和民众需求的和谐结合。中国养老制度的顶层设计,看来还需更接地气。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