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4-25 09:27:3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最近,一则“今年养老保险亏空或超千亿”的消息导致舆论哗然。消息来源于财政部近日公布的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数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489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7554亿元,财政补贴收入3038亿元;支出19117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当期保费收入与支出相减,亏空1563亿元。
         
        简而言之,养命钱出现亏空。这还了得!尽管这只是“剔除财政补贴”之后的现象,但许多人还是忧心忡忡,担忧自己退休后领不到退休金。
         
        其实,今年养老金出现亏空,这并不是第一次拉响“警报”。去年就出现过“剔除财政补贴”之后的亏空现象,虽然人保部长已经郑重声明没问题了,但人们似乎还是不放心。
         
        人保部长之所以郑重声明没问题,是因为目前的养老金收支恰恰处在支出高峰阶段:一则国家开展社会保险个人缴费(1995年)之前的所有退休职工,全部由社会保险无偿支付待遇;二是国家开展社会保险个人缴费之后退休的职工,在1995年之前的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并按规定核定了待遇。那么,这个视同缴费年限的钱,也是社保在无偿支付;其三,其他原因,比如连续提高养老金支付标准、比如社保的实际利息要低于记账利息等。随着高峰期结束,收支不符的问题自然会消解。当然,作为老百姓,担心未来养老金断顿也是自然的。毕竟他们不掌握内情。只是专家担心的焦点并不在这里,不是有否资金支付的问题,而是资金的来源问题。比如国务院研究中心的秦中春,介意的问题是国家财政补贴比例太高。秦中春认为,这个比例不应超过27%。而今年3000多亿元的财政补贴仅是针对企业职工的,政府实际支出的养老补贴还远不止于此,已接近27%这个封顶数值。”
         
        怎样保证比例不突破27%?包括秦中春在内,全社会普遍认识到,其途径基本上包括养老金并轨、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缴费年限,以及提高养老体系自身造血功能等等方式来解决。
         
        但谁都明白的事情,并不等于一定行得通。比如延迟退休这一条,恐怕就很难执行。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但饭碗少。如果在岗的职工延迟退休,势必堵塞青年人的就业通道。每年高校毕业生大约达到600万人,另外还有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体有600万人左右,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我国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在新增加的工作岗位中,有30%是“自然更新”,即其中绝大部分是退休“让”出来的位置。如果退休后再干若干年,就会有300万青年待业在家。
         
        不过,众所周知,养老金并轨的关键是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是养老、医疗等社保体系的健全,而提高财政补贴无疑在为事业单位改革和并轨做准备。
         
        其实,比延迟退休功效大得多的渠道,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
         
        据有关专家计算,延迟退休年龄一年,全国财政支出可以减少200亿元。但是,如果现在全国有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近6000万人都参保,这些人即便是每人每月只缴纳5%的养老保险金,按照人均工资3000元计算,则每个月缴纳的数额就可达到约90亿元,一年可到达约1080亿元。这个数字是200亿元的近五倍半。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者也参与缴纳,这样其实要比延迟退休的效果更好更快。
         
        机关事业人员参保,不仅有利于增强养老金筹资能力,而且是实现养老金并轨、全社会退休人员一视同仁的必由之路。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2011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低于国际警戒线的55%姑且不论,毕竟我们不是发达国家。但低于机关事业单位100%的养老金替代率,一国之内待遇厚此薄彼,身份不同待遇就迥异,而且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之间,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显失公平,不利于实现社会全面和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