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网的小编从日前天津市民政局组织召开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班上获悉,近年来,虽然专业的养老机构不断涌现,但机构养老仍难以适应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需求,为此,该市民政部门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10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在家养老的需求。
这10种服务模式分别是: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特困救助和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中60周岁以上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以及8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市级劳动模范、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发放服务券,由政府出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建设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老人就近享受日间照料、文娱、就餐、健身等全方位服务;兴建社区食堂,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送餐就餐服务;兴办托老所,为子女临时不在身边、家中无人照料的老人提供短期服务;对经济条件好、需要提供家政服务的老年人,由所在社区组织提供有偿服务;通过结对子或结成互助小组,帮助空巢、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实现“白天有人照料,夜间有人陪伴”;由社区发动驻区单位与社区困难老人签订承包服务协议,提供老人所需服务;依托养老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居住在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呼叫服务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服务;组织和发动志愿者,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提供义务服务。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