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4-21 22:26:17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保险】财政部15日公布了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按险种分别编制显示。若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基本符合预算,则在剔除财政补贴因素后,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将陷入收不抵支的境地,当期“养老保险亏空”1563亿元。
         
        对今后“养老保险亏空”的趋势,有专家预测,2011年至2100年的90年间,在“中成本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的综合精算结余为-12%。
         
        一方面,保险费收入与支出比将越来越失衡;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退休的人越来越多,需要财政补贴的资金会越来越多。难道日益凸显出的“养老保险亏空”现象真的无药可救了?
         
        如何实现收支平衡?近来引发社会热议的办法是延长退休年龄,这无疑是一个途径,但阻力重重,前景未卜。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良策可供选择。第一,政府加大对社会养老的财政补贴,这也符合国际惯例。按专家计算,我国补齐养老保险“亏空”,每年需要支出一成多的财政资金。第二,用央企“红利”弥补养老资金亏空,使央企的经营绩效直接与全民福祉挂钩,这是社会共识。央企“红利”应流入医疗、养老等领域充实社会保障资金,而不应简单进入政府财政“大账”。第三,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不需提高缴费率,而应提高缴费基数。众所周知,当下很多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基数是所谓的“档案工资”,而非实发工资,两者区别巨大。第四,应积极推动公务员上缴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改革。时下,公务员个人不缴纳养老金,但退休金拿得不少,这不但不公平,而且变相地扩大了养老保险的“亏空”。
         
        可见,遏止“养老保险亏空”,并非无药可救,关键是要深化改革,敢啃硬骨头。尤其是政府部门要敢于舍弃自身利益,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而不是把公众的养老当成一种“包袱”来看待。如此,“养老钱”对政府与社会而言,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关键词:养老保险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