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中国老龄化的“银色浪潮”来袭,养老压力日益凸显。“养老”做为历年来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备受国家和老百姓的关注。从政府层面看,要把养老作为民生的基本工程,把养老事业做成面对夕阳人群开发的朝阳产业,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养老机构为支撑的全方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个体层面来看,更多的老百姓开始关注养老,并积极的进行储备与应对。
专业对养老方面有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要改变传统养老观念,早准备、早规划。从4-2-1的家庭结构看,养儿防老的功能不断在弱化,使老人养老面临空巢、无人护理等风险;国家社保收支不平衡,未来存大巨大支付压力,仅靠社保是不足的,所以要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早准备,早规划。第二个建议是幸福养老,资金储备是关键。养老金的储备必须收益稳健、资金安全(不会亏损、不被挪用、不被侵占、不被借贷、不被罚没等);第三个建议是变老无法选择,但养老方式可以选择,将来主要有四种养老方式“居家式、社区式、传统机构式、全方位复合型养老”,可以提前关注,早做打算。
养老方式一:居家式。老人居住在家里,日常起居由子女或亲属照顾。60岁左右身体健康时,可以照看孙子孙女,缓解子女的压力,自己也有个心里寄托;70岁左右身体机能下降,干点啥都费力,“子女上班,孙子孙女上学,大多数老人面临空巢、孤独的风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研究人员提取“健康与退休研究”数据显示,孤独与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存在关联,普通老人的死亡风险为14.2%,而孤独老人的死亡风险为22.8%,后者比前者的死亡风险高出近10%。调查还显示,孤独老人因日常活动量低于其他老人,完成日常活动的难度是其他老人的两倍。孤独者更易受到病毒和其他“入侵者”的攻击。他们的血管更容易硬化,体内炎症增加,对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压力激素皮质醇的水平和血压都高,中风危险上升,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均下降等。所以,选择居家养老,一定要让老人避免孤独的风险,不仅儿女要多陪老人,还要给老人多安排一些老年活动等精神生活。
养老方式二:社区式。老人居住在家里,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由老人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目前国内有个别居住小区还设置了“托老所”,通过家人支付一定的费用,保证老人的一天三餐和基本看护,但一般只收“自理”老人。
养老方式三:机构式(传统式养老机构)。在中国一般是指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服务机构。由老人支付住宿费、饮食费用及基本的护理费用等。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文体娱乐活动及简单的健康管理。目前一些服务好、费用适中的公办养老院基本处于“一床难求”的现状,而条件一般只能提供基本食宿照护的养老院老人又不愿意去。
养老方式四:优年式。指全方位复合型养老的方式。让老人享受居住在家中的温馨、拥有生活在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有专业机构为老人提供健康护理等服务,相当于居住在家中、生活在社区、服务有机构三位一体化复合型养老方式。
不管采用居家式、社区式、机构式,还是优年复合式养老哪种方式,“资金储备”是幸福养老的关键。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