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4-08 15:39:4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统计各地的数字发现,目前各地仅仅有内蒙古等极少数地区报考公务员数量有些上升,大部分地区是招考数和实际交费数双降。
         
        但是有意思的是,尽管整体报考数字下降,但一些综合性的省市行政岗位依然很热,几百上千人报一个职位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大批的公检法和基层岗位却无人问津。
         
        如何看待这种冷热不均的结构性特征以及下一步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养老并轨改革,就此,竹立家教授表达了他的看法。
         
        竹立家不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行政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还有在地方政府担任领导的经历。对于公务员选拔以及薪酬制度改革,他有长期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公务员考试仍整体偏热。“公务员毕竟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和其他职业比起来职业安全感较强,福利待遇比较好。”
         
        但他同时认为,公务员在国外没有特权,但是在中国作为官本位国家,未来随着特权逐步取消,报考人数下降是一个必然趋势。
         
        目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下一步公务员的改革和公务员养老并轨改革,提出“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的思路。也就是说,公务员将部分去行政化。
         
        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下降 但公务员仍热
         
        问今年大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下降,这是否说明公务员热退烧?
         
        竹立家:有两个现象要注意:下降是因为今年的招考人数也在下降,需要的人少,招考岗位和报考人数双下降,但比例没有太大下降;第二,热门岗位比例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公务员招考每年的数量是一致的,有丰年和欠收年。如果这一年退休人数比较多,岗位需求比较多,那就招的比较多,反之一样。
         
        目前,我们不能得出结论说,公务员变冷了。不能说“好多人不愿意报考公务员,就说公务员不是热门职业”。公务员毕竟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和其他职业比起来职业安全感较强,福利待遇比较好。
         
        但公务员报考人数少了,也很正常。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社会可供选择的岗位增多,其他职业的薪资水平、保障水平也在提高,适合于毕业大学生的岗位也在增加,不一定要集中于公务员这个岗位。
         
        问武汉发改委主任辞职下海,广东公安处长去了格力,新一轮公务员下海潮出现?
         
        竹立家:这是些个例,我可以肯定的讲,这不是一个趋势。每年都有个别官员辞职下海,今年也并不是很突出。我个人认为,公务员下海,不仅是在中国,在世界,也不罕见。到民营企业也好,到公共机构也好,很正常。
         
        中国公务员的辞职率还是比较低,粗略估算了一下,中国公务员辞职率是0.1%-3%之间,国外一般是1%-3%之间,我们和国外比起来还是差很远。
         
        问现在很多基层的岗位注明,要适应长期出差的要求,还有的注明条件艰苦,导致报名的人很少,比如监狱警察、特警、公安等,以及乡镇的干部、收税干部,为什么?
         
        竹立家:从各个国家经验来看,比较艰苦、偏远、危险的岗位,可能报的人比较少,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趋势,这不光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国外也一样。
         
        中国新一代年轻人,他们选择工作岗位、职业类型更加理性化。
         
        比较危险、偏远的岗位,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可能不会去。但是并不是说这些岗位就招不到人,也能招到人。危险、艰苦、偏远岗位在美国、日本都有,照样可以招到人。总会有一些人愿意为公共服务,为国家奉献。
         
        像公检法过去是很吃香的,但现在这些岗位可能变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法律政法专业的人,职业选择的面更宽,不当公务员,收入、前途、声望等,可能比进入公务员队伍更好。
         
        问有人说这与公务员福利减少有关。比如,现在国家要推公车改革等,您对此怎么看?
         
        竹立家:这与中国人的官本位固化有关,公务员在中国不会是一个冷门行业。但随着改革推进,报考人数下降,这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其他机会增加,其他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公务员热降温是一个好事。
         
        问公务员医疗要和全社会并轨,是否说明未来公务员福利下降?
         
        竹立家:公务员福利下降之类的说法都是伪命题。我认为,未来公务员福利不会下降,不论是福利待遇还是工资水平、退休金待遇,都是国家法律法规保障的,不会说变就变的。
         
        公务员这个职业在全世界都一样,它有几个优势:职业安全感,这是其他职业没法比的,无论哪种职业都没有公务员安全感强;第二,在全世界也一样,公务员薪资水平和社会其他行业相比,是一个中等甚至偏下的水平,并不是比社会平均水平高。它主要特点是职业安全强,很多人追求这种安全感,像日本、韩国,他们还是接受的。
         
        但医疗养老并轨,是世界性的趋势。公务员首先是公民,像过去那种随便看病的状况会有所改变。目前不能说福利水平下降,而是说福利要回归正常。过去是不正常,有特权。
         
        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公务员的薪资水平、职业安全感还是比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和其他行业相比还是有保障的。
         
        公务员制度改革:建立薪资年度增长机制
         
        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需要涨薪吗?
         
        竹立家:中国现在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在基层,像医疗条件、办学水平、治安条件,都不如大城市,有一些差距。
         
        因此,鼓励公务员,鼓励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基层工作,适当提高对这类人群的优惠条件,这是非常正常、非常必要的。
         
        但我认为,在艰苦边远地区可以适当降低进入门槛,但不需要涨薪。世界范围看,各个层级的公务员的录用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对公务员的录用招用,还是要客观尝试,因岗位来确定录用标准。不能说什么岗位都要大学毕业生,这就浪费人才了。所以说,不是放宽公务员录用标准,而是实事求是地确定公务员录用标准。
         
        公务员属于社会的一个特殊劳动群体,其工作性质是为国家和公众利益服务,工作目的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其薪资是由公共财政支出,说到底是由纳税人或人民来供养。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今天,公务员的薪资水平普遍偏低也是事实,特别是基层和一般公务员的薪资水平偏低,增资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的现象较为突出,对公务员的工作情绪和心态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参照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形成良性的、规范的、常态化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薪资年度增长机制,是推进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环节和当务之急,对稳定公务员队伍,提高国家治理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都有重要意义。
         
        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你怎么看?
         
        竹立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前提是分类制度改革,公务员分类制度改革之后,每一类公务员的晋升等机制就会比较规范化了。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公务员也是人,公务员也会追求工资的增长,公务员也要过正常的生活。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即使你不当处长,你的职级在增长,那么你的工资也会增长。
         
        分类改革方向是对的,但关键是要把类分清楚,不能搞混淆了。比如说,既是干部,又是院士,我们两院的行政干部百分之七八十是院士,以后要避免这种情况。毕竟通过行政级别获取技术方面的利益,不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性。
         
        而薪酬发放,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是从岗位责任和职级角度来发放的。从来没有说是以官位角度来发放的。就只有在中国才这样,所以大家才追求当官。
         
        这次公务员改革最重要还是要形成几个机制,包括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选用人机制,以及科学规范的晋升和薪资增长机制。
         

    关键词:养老养老网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