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4-03 15:22:36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金并轨呼声由来已久,如今终于听到改革的脚步声,有关方面也痛陈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然而,如今透露出的顶层设计思路,却让翘首以待的公众倍感沮丧,缩小养老金待遇阶层差距过于悬殊的预期,俨然已成镜中花、水中月。
         
         养老金并轨改革何时破冰、如何操作,此前专家和官方比较一致的共识是,一方面,来自既得利益阶层的阻力比较大;另一方面,改革后公务员群体的养老金水平不会降低,经过频频“吹风”人们对这些无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只是,并轨之后养老金实际待遇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还有财政补交、年金制兜底,这一改革动议日渐明朗。
         
        人们期待养老金并轨改革,没有人要求也不可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而是希望盼来社会公平、公正的阳光。政府也一直明确表态,要拿出割自己肉、革自己命的勇气和魄力。只让公务员套用社会养老保险的“笼子”,而并不触动实际利益,甚至还平添一块年金待遇,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并轨,或者说由“双轨制”改成了“一轨两制”。
         
         诚然,公众期待并轨,未必就是要把公务员的养老金水平大幅拉低,或者普通劳动者的养老金短期内向公务员看齐,但是,既然是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改革要破题、要出发,更要明确目标、走对方向,在“去哪儿”的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如此才能让公众看到社会公平的阳光,也才能不断增进民众的信心,更好地树立政府威信。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