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可以利用和依靠的工具,大约有以下六大类。每一种工具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天然缺陷。
社保养老:最塞本的养老工具
作为人们最熟悉的养老第一支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在每个国家都普遍存在。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目前各国养老金都普遍出现了累积速度赶不上支出速度的尴尬局面,政府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通常依靠社保养老只能糊口,不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老年生活。
企业年金:可遇不可求
在西方发达国家,养老的第二支柱就是企业年金类的养老体制,也就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美国401 (k)计划。目前在我国,作为规范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企业年金制度,于 2004年5月1日开始试行,这几年虽然讨论得很火热,也在不断地批准一些金融机构的企业年金托管人资格,但放眼看去,真正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还是很少。
商业保险养老:品种多,机制灵活
目前打着养老金保险旗号的保险种类非常多,主要有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型保险。
这几类商业保险的确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养老规划作用,但每一类险种又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在实际规划中,可以使用保险组合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求。
比如,一对30岁左右的夫妇,双方都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对理财组合的风险态度比较积极,并且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如果一部分养老金准备用保险的方式来配置,那么,其中30%-40%可以选择买传统型或分红型的养老年金保险,一方面强迫自己尽早储蓄养老金,另一方面直接锁定将来的收益,也就是明确自己将来退休后每月(每年)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有多少。
同时,他们可以用60% -70%的资金去购买万能险或投连险,虽然未来的收益无法锁定,但可以通过长期的理财积累,追求未来几十年市场带来的更高收益,同时可以在未来不同阶段对自己投连险账户的风格进行一定的调整。
金融投资养老:选择余地大
还有一种养老工具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一些金融投资品。比如,银行各类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国债等,收益相对稳定和固定,还有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产品,如股票、基金、权证、期货等。其中,被称为“懒人理财品”的基金,既可以一次性投入,也可以定期定额、定期不定额、不定期不定额投资。
房产养老:比较现实但需要提前规划
如果在青壮年时期投资一套甚至多套房产,包括民用住房、商铺或写字楼,那么将来既可以通过出售获利享受房产的增值潜力,也可以按期获得一定的租金现金流收人,而对于只有一套房产的人来说,房产养老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收藏品养老: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古董、瓷器、红木家具、现代油画、邮品磁卡,甚至是普洱茶、白茶膏,这些艺术品和收藏品,既能作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好伙伴”,也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也可以算是养老的可选工具之一。对那些爱好茶艺的人来说,在喝茶享受生活的同时,又多了一种养老的工具。不过,如果你有这种打算的话,可得要事先做足功课,不能太过随意,因为一种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带有长期投资意识的收藏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