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动下调经济增速目标,到全面启动万企转型计划,再到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天津,这座肩负着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国际港口城市三大“使命”的城市,正加速谋求由“快”到“新”、由“新”到“美”的“二次飞跃”。
源头减排守住发展绿线
产业转型、方式转轨—在美丽天津建设中,源头减排被作为主攻重点之一。过去一年,天津经济保持12.5%增速,各项指标升降之中凸显“有质量地增长”: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工业比重超过90%;淘汰140万吨炼铁、229万吨水泥落后产能;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2%。
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新的一年,天津主动将经济增长目标“换挡减速”至11%,成为下调幅度最大省份,一系列打造“升级版经济”的行动紧锣密鼓:不再审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实施绿色能源等十大产业链构建工程和十大节能工程;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新兴服务业……
与此同时,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天花板”也被明确设定:到2017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煤炭消费总量净削减1000万吨。
严格立法护住生态红线
近日正式施行的天津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将2980平方公里市域国土面积划定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其中红线区约1800平方公里,分别占市域国土总面积的25%和15%。
天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红线区除已经市政府批复和审定的规划建设用地外,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
划定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就是明确禁区和控制区,坚决遏制不合理的开发行为,用法制约束的手段为广大群众守住绿水青山、留住白云蓝天。
铁腕治污兜住环境底线
守住环境底线,离不开治污铁拳。在推进以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社区、清洁村庄、绿化美化“四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天津一号工程”过程中,天津一方面加快治理“存量污染”,另一方面以“零容忍”态度重拳遏制超标排放黑烟、偷排黑水、倾倒黑渣等“增量污染”。
天津用严格的治污“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斩断了退路。
2014年,治理污水直排工业企业529家、入河排污口279个,改燃供热锅炉36座,综合治理河道14条,对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到2016年底,彻底解决1143个工业生产废水直排污染问题,完成92个工业废水渗坑(塘)治理,污废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主要河道消除污染,PM2.5年均值下降20%……
铁腕治理还需铁面问责。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完成率、环境质量指数等被纳入区县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了生态环境问责机制。“环境好不好,跟官帽挂钩,就是最大的倒逼。”天津一位区县干部说。
作为“立体治污”的有力保障,排放权交易、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财政资金杠杆引导、生态区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连续推进。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