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3-18 19:23:4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规划》要求,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我省正好处于沿长江通道、京哈京广通道的纵横交叉点,武汉等城市位于国家加快培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内。

    近日,中央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简称《规划》),对全国城镇化发展作出了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详见本报昨日1版、11版)

    《规划》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也牵涉千家万户。按照城镇化率60%的目标,到2020年,我省城镇人口要净增486.63万人,相当于“新增”两个黄石市。

    《规划》中有哪些新提法?哪些热点引人关注?如何在湖北落地?昨日,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专家。

    1、户口上到哪儿

    【规划内容】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专家解读

    襄阳宜昌或迎落户潮

    省社科院副院长 秦尊文

    我省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是全国最早省份之一。上一轮的户籍制度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宜昌、襄阳等城市的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

    按照《规划》要求,武汉属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落户将受到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襄阳、宜昌将受益。荆州、黄石、十堰等城区人口在50万至100万的城市,落户将有序放开。

    湖北是外出务工大省,国家提出,要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中西部将逐步形成若干城市群,湖北外出打工族将逐步回归。省内产业基础较雄厚、落户政策较宽松的区域(如襄阳和宜昌),可能迎来人口新一轮集聚。

    从整体来看,人口转移是一个梯度过程,只有超过50万人口后,城镇化规模效应才会体现,因此,建制镇和小城市人口规模可能会减少。当然,并不是要求所有的镇和小城市都要扩大规模,应分工合作、各有侧重,重点镇考核工业增加值,一般镇则更多地关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

    2、进城住哪儿

    【规划内容】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要达到或超过23%,要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专家解读

    近四分之一居民将有保障房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叶学平

    目前,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只有12.5%,实现23%的目标,任务艰巨。要达到规划提出的目标,必须双轨并进。对中低收入人群,以政府为主提供保障;对高收入及改善型人群的住房需求,则依靠市场满足。

     

    今年,我省计划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5.81万套,基本建成24万套,分配入住16万户。如何让保障房发挥保障功能?必须制定城镇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尽快明确进城务工农民申请住房保障的条件、程序和轮候规则。此外,要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及财政支持政策相结合的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机制。

    今年,住建部已经不再要求地方政府上报并向社会公布当年度房价控制目标。这一举动,可以减少行政干预和短期行为,构建更丰富的住房供应体系,消除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症”。住房保障是政府的职责,只有在住房保障体系成为社会“稳定器”的基础上,市场和价格机制的作用才能得以释放。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