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网的小编了解到:目前,在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老年代步车”上路行驶。这些“老年代步车”品种多样,有电动的也有燃油的,有三轮的也有四轮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外表类似小型机动车,但没有相关部门发放的行驶牌照,这种被称为“野马”的“老年代步车”速度很快,时速可以超过60公里。这些代步车是否有相关的生产使用标准,有没有“准生证”,是否属于机动车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日前,小编发现,某大街路边有多家沿街摆放着外形酷似奇瑞QQ、奔腾的电动车售卖点,车牌位置都标着“老年代步车”、“旅游观光车”等字样。
店主告诉小编,这些电动车都是模仿现有的轿车车型,比如奔腾、QQ等,充一次电大约需要8个小时,最高时速达40公里到50公里,充一次电最多能行驶100公里。这些车价格在2万元到4万元之间,店主尤其强调,这种车“不用挂牌就能上路”,还可以让老人过来现学,“保证两天内就能让他开着上路”。 当笔者质疑这种车上路是否会有安全问题时,店主一再向笔者保证,这些车都有产品合格证,是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当笔者向店主索要合格证时,她找寻半天也未找到。
2000元就能拿到检测报告
养老网的小编注意到,一些“老年代步车”车身上都有生产企业的商标,笔者在网上找到这家生产企业。该企业自称其是集研发、生产、销售轻便三轮摩托,电动三轮、四轮车于一体的“专业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要打造成为电动车企业“航母”。
在山东地区某产业园,经人指引,笔者在一家混凝土厂大院内找到一个电动车生产车间。 这间约1000平方米的车间,停放着几十辆三轮及四轮车,地上胡乱堆放着车辆零配件,几个工人正在组装一辆电动车。看到笔者有疑虑,有关人员拿出一份盖有当地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公章的检测报告,该检测报告上显示“所检项目合格”,但没有检测依据。
拿出检测报告的人说,有没有报告并不重要,报告花2000元就能拿到。
目前,市面上的代步车最低离地间隙大多在16厘米到20厘米,车体较轻,容易翻车。其刹车构件多采用抱刹设计,比较单薄,零件容易损坏,故障率高。同时,这种车没有经过碰撞实验,很难保障驾车人安全。
养老网的小编试驾了一辆代步车后发现,这种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代步车需要用很大的力量踩到底才能刹住,而这对于反应较慢的老年入来说,的确非常危险。
不久前,北京市交管部门将“老年代步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意味着今后驾驶这类代步车的人员,必须要有驾照,同时还要遵守机动车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老年代步车”其实只是一种偷换概念的产物。实际上,“老年代步车”的设计均不符合老人的需求,时速大大超过真正代步车的限行速度,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真正的老年代步车时速在 10公里以下,设计也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日前,天津市南开区长江道发生“老年代步车”与铲车正面相撞事故,“老年代步车”驾驶者受伤。据铲车司机讲,当时路面上有湿泥,铲车正在清理作业,没想到“老年代步车”迎面开来,路面湿滑造成刹车不及才发生碰撞事故。
类似的事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也发生过。2月21日,呼和浩特市南二环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老年代步车”与一辆轿车追尾,造成驾驶“老年代步车”的老人受伤。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当时,前方的银色轿车遇到黄灯停车,老人驾驶的“老年代步车”刹车不及,撞在了轿车尾部。
两起事故,结局都是驾驶“老年代步车”的老人受伤,好在老人都得到及时救治,事故得到妥善处理。然而,这些与“老年代步车”有关的事故,余音难了。
自“老年代步车”悄然盛行以来,发生的交通事故并不鲜见,事故中“老年代步车”负全责的现象也不新鲜,原因是驾驶者年龄大,加之驾驶的是“老年代步车”这种并不合法且没有国家统一标准,安全性能无法保障的交通工具,危险性显而易见。
就“老年代步车”而言,因操作简单,价格不高,受到一些老年人的青睐,在方便自己出行的同时,还可以用来为儿女接送孩子,甚至可以用来挣外快贴补家用……
然而,在便捷的同时,这些没有产品标准,没有做过性能测试的代步车,为老人出行埋下了致命隐患。希望每位老年人的生活都是健康的,更多的老年的资讯,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中福养老网!
日前,小编发现,某大街路边有多家沿街摆放着外形酷似奇瑞QQ、奔腾的电动车售卖点,车牌位置都标着“老年代步车”、“旅游观光车”等字样。
店主告诉小编,这些电动车都是模仿现有的轿车车型,比如奔腾、QQ等,充一次电大约需要8个小时,最高时速达40公里到50公里,充一次电最多能行驶100公里。这些车价格在2万元到4万元之间,店主尤其强调,这种车“不用挂牌就能上路”,还可以让老人过来现学,“保证两天内就能让他开着上路”。 当笔者质疑这种车上路是否会有安全问题时,店主一再向笔者保证,这些车都有产品合格证,是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当笔者向店主索要合格证时,她找寻半天也未找到。
2000元就能拿到检测报告
养老网的小编注意到,一些“老年代步车”车身上都有生产企业的商标,笔者在网上找到这家生产企业。该企业自称其是集研发、生产、销售轻便三轮摩托,电动三轮、四轮车于一体的“专业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要打造成为电动车企业“航母”。
在山东地区某产业园,经人指引,笔者在一家混凝土厂大院内找到一个电动车生产车间。 这间约1000平方米的车间,停放着几十辆三轮及四轮车,地上胡乱堆放着车辆零配件,几个工人正在组装一辆电动车。看到笔者有疑虑,有关人员拿出一份盖有当地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公章的检测报告,该检测报告上显示“所检项目合格”,但没有检测依据。
拿出检测报告的人说,有没有报告并不重要,报告花2000元就能拿到。
目前,市面上的代步车最低离地间隙大多在16厘米到20厘米,车体较轻,容易翻车。其刹车构件多采用抱刹设计,比较单薄,零件容易损坏,故障率高。同时,这种车没有经过碰撞实验,很难保障驾车人安全。
养老网的小编试驾了一辆代步车后发现,这种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代步车需要用很大的力量踩到底才能刹住,而这对于反应较慢的老年入来说,的确非常危险。
不久前,北京市交管部门将“老年代步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意味着今后驾驶这类代步车的人员,必须要有驾照,同时还要遵守机动车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老年代步车”其实只是一种偷换概念的产物。实际上,“老年代步车”的设计均不符合老人的需求,时速大大超过真正代步车的限行速度,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真正的老年代步车时速在 10公里以下,设计也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日前,天津市南开区长江道发生“老年代步车”与铲车正面相撞事故,“老年代步车”驾驶者受伤。据铲车司机讲,当时路面上有湿泥,铲车正在清理作业,没想到“老年代步车”迎面开来,路面湿滑造成刹车不及才发生碰撞事故。
类似的事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也发生过。2月21日,呼和浩特市南二环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老年代步车”与一辆轿车追尾,造成驾驶“老年代步车”的老人受伤。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当时,前方的银色轿车遇到黄灯停车,老人驾驶的“老年代步车”刹车不及,撞在了轿车尾部。
两起事故,结局都是驾驶“老年代步车”的老人受伤,好在老人都得到及时救治,事故得到妥善处理。然而,这些与“老年代步车”有关的事故,余音难了。
自“老年代步车”悄然盛行以来,发生的交通事故并不鲜见,事故中“老年代步车”负全责的现象也不新鲜,原因是驾驶者年龄大,加之驾驶的是“老年代步车”这种并不合法且没有国家统一标准,安全性能无法保障的交通工具,危险性显而易见。
就“老年代步车”而言,因操作简单,价格不高,受到一些老年人的青睐,在方便自己出行的同时,还可以用来为儿女接送孩子,甚至可以用来挣外快贴补家用……
然而,在便捷的同时,这些没有产品标准,没有做过性能测试的代步车,为老人出行埋下了致命隐患。希望每位老年人的生活都是健康的,更多的老年的资讯,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中福养老网!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