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3-08 17:36:2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经历长达20年的“人参卖个萝卜价”之后,吉林人参“时来运转”,价格连续三年走高,达到历史最高值,人参产业走上快速振兴之路。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百药之首”,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多年应用历史。吉林省栽培人参已有四百多年,产量分别占中国和全球的80%和60%以上,直接从事人参生产、加工者约30万人。但长期以来,鲜参每公斤均价少则不到十元,多则二三十元。全省人参业年产值不到50亿元,与韩国高丽参价格最高相差十倍。

      2010年,吉林省委、省政府以工业化、产业化思维谋划人参业,把人参从“土特产”提高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计划到2020年参业总产值实现一千亿元。吉林省省出台了《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人参管理办法》以及人参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颁布法律规章。2013年,吉林人参鲜货每公斤均价达到175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全省人参业产值实现290亿元,同比增长42%,较2009年增长5倍多。

      短短三年时间,吉林人参产业“脱胎换骨”,实现了“五变”:

      ――种植之变:从“伐林栽参”到“生态栽参”。从2009年开始,吉林省每年将新增采伐迹地栽参面积调控在一千公顷以内,全省人参面积由最高时八千多万平方米,控制到五千万平方米左右;同时大力推广非林地(山区农田)栽参和不破坏森林的林下参。通化市政府和“紫鑫药业”还实施人参野生资源恢复工程,连续三年在长白山区飞播人参籽9吨。

      ――应用之变:从“药房”跨进“厨房”。2010年9月国家批准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2012年8月吉林省又正式获得国家批准人工种植人参进入新资源食品,实现了人参从药品到食品、从药房到厨房、从治疗到保健养生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吉林省制订了人参食品通用标准,已研发出人参蔬果酵素、蜜片、酒、糖、茶、米等食品500余种,市场反响良好。

      ――主体之变:从“小打小闹”到“做大做强”。吉林启动建设了抚松、集安等6个人参产业园区,引进一批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投入80亿元,开展人参精深加工业。人参的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和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产品增值几十甚至上百倍,单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品超过5个。

      ――市场之变:从“分散经营”到“集团拓展”。吉林通过举办品牌推介会、“参王”拍卖会、国际人参大会等活动,不断拓展“长白山人参”的国际市场。吉林加一土产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人参供应商,其有机人参占全球的60%,畅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

      ――科技之变:从“土办法”到“高科技”。吉林组建人参研究院,开展人参科研,联合27个省内外人参企业、科教单位组建国家人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开展实质性科技合作项目70余项,研发总经费超过3亿元。近年来共取得研究成果80余项,新育成人参品种4个,开发出人参新药、食品等产品130余个,开展了人参基因测序工程和人参质量提升计划,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