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3-06 15:36:2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自2010年,在连续4年冬季气温比常年偏低之后,2013/2014年冬季正式定义为暖冬。辽宁省气象局相关工作人员昨日表示,2013/2014年冬季(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28日)辽宁省各地气温至少较常年同期偏高0.6℃,最多比常年偏高2.6℃,属于暖冬。根据省气象局发布的年度气候公报统计,今冬是继2007年出现“最暖冬天”(1951年以来最暖)之后,近10年来第二暖的冬季。
    冷空气弱是主因
        省气象台吴曼丽表示,2013至2014年冬季气温偏高主要因为冷空气势力弱所致。
        暖冬是一个局地的概念,省气象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冬辽宁冷空气活动强度弱、次数低,与冷空气活动的路径有关,冷空气没路过辽宁,但今年同期黑龙江等地气温偏低,而且雪下得也多。 ”
        暖冬带来好的一面是减轻供暖压力,节省设施农业成本,有利交通出行;坏的一面包括雾霾频发,细菌病虫害越冬,使得呼吸道疾病增多,森林防火紧张。
    全国范围不属暖冬
        中国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全国平均气温-2.9℃,较常年同期(-3.4℃)偏高0.5℃,为近5年来最高。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正研级高工艾婉秀介绍,暖冬不是通过全国的平均气温考虑,而是考虑一个点或者一小块区域是否达到暖冬,再统计全国50%以上的面积是否达到暖冬,才能说是全国性的暖冬。
    3月将适时人工增雨
        今年2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7毫米,比常年偏少4成,辽西部分地区全月无降水,预计3月份全省降水偏少的状况仍将持续。为驱除雾霾、净化空气、降低火险等级,省气象局人影办主任张晋广表示,未来如有降雨降雪天气过程,气象部门将通过人工增雨作业增加空气中的凝结核,从而增加降雨量。
        省气象局专家表示,春耕时期土壤墒情主要与去年封冻以前的降水量有关,冬季土壤是固态,降雪并不能有效吸收。去年封冻以前辽西地区有旱情出现,加之冬天的降雪补给不足,辽西地区不排除春旱的可能。张晋广表示,此阶段雨雪渗透也会对土壤墒情有改善,但对于春耕影响最大的还是春季的第一场透雨。
    名词解释
    暖冬
        从气象学角度,暖冬和冷冬是一个气候概念,如果一个区域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值较常年偏高0.5℃以上,即视该冬季为暖冬。
    相关新闻
    京津冀持续性雾霾 辽宁或紧随其后
        省气象台吴曼丽表示,辽宁地区形成雾霾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吹南风,同时风速小于6米/秒。
        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使得底层空气湿度升高,是我省雾霾重要成因之一。如果同时满足:气压场弱,风场弱、PM2.5等颗粒物浓度高三个条件,则会形成雾霾。由于大气环流自西向东移动,影响京津冀地区的天气系统在稍晚时段,会到达辽宁,也就是说,如果北京、华北地区出现持续性雾霾天气,那么辽宁或紧随其后。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