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3-06 11:40:4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四川省首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名单日前出炉,包括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在内的14个乡镇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规划》。未来这14个乡镇将成为四川省探索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的先行者,探索出高效、长效的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模式。

      这只是四川深化生态文明体质改革,加快建设“美丽四川”众多举措之一。

      因水而生的成都市于2012年率先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它体现的就是“谁污染谁补偿”。仅去年一年,成都全市扣缴资金1579万元,这些资金业已全部用于当地水环境治理;

      绵阳市将重污染天气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并积极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严治运输车辆抛撒滴漏,控制道路扬尘污染;继续实施“煤改气”,鼓励餐饮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设备,逐步淘汰小型燃煤锅炉,……2013年10月,在全国范围出现雾霾污染天气时,当地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100%。

      秦巴山畔的广元苍溪,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经济,构建畜禽养殖—沼气—果蔬种植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积极在城镇推广使用天然气,在农村推广使用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促进农村资源回收再利用;

      根据四川省林业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川实现生态旅游直接收入486.3亿元,接待游客1.9亿人次,带动社会收入1520亿元。

      四川省长魏宏在今年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3年,四川加快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积极开展灰霾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危险废物防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115家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了80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8个全国环保重点城市按新标准发布PM2.5等监测数据,对25个省控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排名;更完成营造林94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1336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2万亩、石漠化土地52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5%。

      众所周知,四川生态地位十分突出。该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未来要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区、生态功能区建设,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8%。

      生态保护刻不容缓,但经济发展也不容忽视。处理好经济发展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

      对此,四川提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三条红线。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表示,以前,在该省干部考核体系中,生态环境损害仅占有一定权重,而下一步将变成一票否决制和责任终身追究制。

      据悉,2014年四川将强化节能降耗工作,严格限制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生态区域创建和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执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建立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管理机制。(完)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