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3-04 13:59:2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王大娘不到20岁时,作为一名知青从安徽来到黑龙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600598,股吧)”的大军中。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更是实现了粮食生产“十连增”。

      可是,王大娘这位老垦荒者对这样的成绩,除了高兴还有一丝担忧。“我每年都会去一些农场看看,如今的黑土有些不一样了,没有那么"油"了。”这位老垦荒者的直观感受,透露出我省在为国家粮食增产和安全作出贡献的同时,土壤地力在下降,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我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环境、生态和土壤肥力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多名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关注我省寒地黑土保护问题,建议国家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背景

      黑土很珍贵铸就大粮仓

      对黑土,当今学术界对其的“珍贵”给予的共同评价是:世界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农业资源,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最具生产潜力。

      我省黑土以典型黑土、暗棕壤和草甸土为主,有力地支撑了粮食生产:1980年到2010年,我省粮食由292.6亿斤增加到1002.4亿斤,净增710亿斤,增幅2.4倍,是全国增幅的3.4倍,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

      现状

      干活有点多黑土有点累

      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告诉记者,随着多年来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致使黑龙江宝贵的寒地黑土资源面临的土层变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据调查,开发了40~50年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一般下降1/3~1/2。每年黑龙江都将因此流失氮、磷7.2~9.6亿公斤、钾14.4~19.2亿公斤,近乎全省一年大约500~600万吨的化肥用量。由此造成坡耕地每公顷粮食减产150公斤左右,每年减收22.5~25亿公斤粮食,严重威胁黑龙江粮食增产稳产的目标。上世纪60年代,农民施用1公斤氮肥可增产15~18公斤粮食,到了2012年同样投入只能增产5~7公斤粮食。”除了地力下降,水土流失问题也很严重,赵雨森介绍说,黑龙江水土流失面积11.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25.4%,每年流失土壤量达2亿立方米~3亿立方米,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珍贵黑土资源。

      建议

      建立保护体系提高资金支持“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已经采取各种措施治理保护寒地黑土,但由于资源保护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