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27 17:11:47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新社西宁2月27日电 (胡贵龙)27日,国家法官学院青海分院院长杨力告诉中新社记者,青海省39个藏区法院已实现每个法院至少有2名双语法官,“这对保护藏族当事人权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青海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域之一,全国19.85%的藏族人口居于青海省,是该省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
         
          “青海设立在藏区法院的数量占全省法院总数的69.6%。”杨力强调,按照《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过去,在藏区法院缺少既懂汉藏两种语言文字、又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和审判技能的法官。”杨力介绍说,具有制作藏语裁判文书能力的法官更少。 
         
          “以匕首为例,通常在法律层面上它可以是作案凶器,而用藏语翻译过后却成了‘小刀子’。”杨力说,藏区因地域不同,方言也存在差异,翻译结果也不同。
         
          青海法院于自2009年起,连续5年举办汉藏双语法官培训班。
         
          “如今,每一个双语诉讼案件都能有至少1名双语法官参与审理工作。”杨力介绍,有条件的法院已实现了汉藏双语庭审全程记录。
         
          目前,青海藏区法院审理汉藏双语诉讼案件已形成两种模式:案件当事人为藏族的公民,不通晓汉语,法庭为他们提供翻译;案件当事人为藏族的公民,不通晓汉语,法庭直接用藏语开庭审理。
         
          长期在藏区工作的青海玉树州法院院长谷守先说,案件中只要有藏族当事人,审理人员开庭前都会用藏语进行风险告知、诉讼权力等权利和义务,“这对于当事人更深、更准确的理解法律有一定帮助。”
         
          据悉,青海法院历时3年,聘请数位藏语学专家,于2012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汉藏对照法学词典》,填补了中国藏区法院汉藏对照法律术语词典类书籍的空白。近日,该法院向所属各基层法院配发《汉藏对照诉讼指南》,免费赠送给青海藏族民众学习使用。
         
          “我们对当事人所提供的帮助得到了藏族民众的认可和欢迎。”杨力说,藏区法院对案件的判决是经得起检验的。
         

    关键词:青海法院双语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