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26 19:04:4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新网宁德2月26日电 (叶茂)“船舶行业低迷的市场已经到底了,目前正处于慢慢上升的阶段,前景很好。”在已从事船舶行业30余年的福建省长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尤长荣的眼里,“寒流”即将远去,“暖流”已在眼前。

      受低迷的国际航运及船舶修造市场影响,2011年以来,“福建第一船舶修造基地”福安市的船舶修造产业一度面临接单难、资金缺等压力。面对“寒流”,许多民营船企选择了“坚守”,在“坚守”中谋求转型与发展。

      “公司目前有9艘在建船舶,其中2艘油轮出口新加坡,将分别于4月和5月完工。”尤长荣近日告诉中新网记者,通过建造出口产品,能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通过两年的“大刀阔斧”,在“寒流”中“坚守”的福安民营船企,迎来了首阵“暖流”:拥有37家船舶修、造、拆企业,663家船舶产业关联企业的“福建第一船舶修造基地”,实现逆势发展。

      随着航运运价抬头,船舶市场缓慢复苏,福安船舶企业开始承接批量订单,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6%;出口8447万美元,是2012年出口额的19倍。据预计,2014年福安船舶出口额将达1.5亿美元。

      尤长荣告诉记者,早在2010年,他就邀请厦门船舶重工到厂指导企业转型升级,船舶也由原来的整体建造到分段建造,再到精度造船壳舾涂一体化,逐步走上海外海洋工程船舶发展道路。

      同时,该企业还组织经营团队到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学习知名企业的先进经营理念,展开市场调研。

      “海外对船舶的质量、工艺等要求很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尤长荣称,船厂的涂装技术,如今已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

      长兴船舶重工的转型升级,只是福安造船业应对国际市场的一张“缩略图”。在过去的一年中,福安船企通过内改外引,发展船舶中间产品和产品扩散,解决生产能力不足问题;提高海洋工程船、供油船、远洋渔船、驳船、执法船类等船型建设,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升级;行业年内投入技改资金2.5亿元人民币,以适应市场对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和节能减排船舶需求。

      业内相关人士指出,2014年,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加速,海洋工程产品继续保持强劲的市场需求,绿色环保节能船舶将成为新的宠儿,船舶市场景气度总体上将好于2013年。

      此外,闽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验区项目、白马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园项目也将为2014年福安船舶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开始复苏的市场以及良好的回升态势,令船企信心大增。“力争到‘十二五’末,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人民币。”尤长荣向记者描绘了其公司的发展目标。

      然而,“暖流”的背后,福安船舶行业发展仍面临融资困境持续加剧,推进现代造船模式应用支撑要素不足、力量有限,人才培养和产业工人技术培训提升方面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

      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瑞金建议,申报《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项目资金安排》,帮助企业扩大融资、控制风险;政府帮忙协调银行,给予有订单、讲诚信企业信贷,并开展“在建船舶抵押贷款”金融产品;引进技术专家团队,持续依托船政学院等,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据介绍,该协会今年将组织企业参加新加坡海事展,和一些船东对接、寻找商机,开拓市场;继续抓好船舶研发、检测、交易、金融、市场开拓等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建设,邀请院士专家到福安船舶企业开展诊断辅导讲座。

      “通过这次大浪淘沙以后,能够继续生存下来的船企都有一定基础。在下一轮市场行情好转后,这些船企应该也是大有可为的。”林瑞金信心满满。(完)


    关键词:福建第一船舶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