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26 09:51:36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2013年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省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绩的重要一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迎接2014年全国“两会”系列成就报道,为你梳理2013年广东“率先”的十个关键词。敬请关注。

      总策划:张东明 王垂林 总统筹:郭亦乐 谢思佳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唐柳雯 实习生 刘晓 姚永梅(除署名外)

      2013年,广东经济“稳”字当头,全年四个季度GDP累计增速均为8.5%,颇为罕见。在“稳”字背后,经济总量与外贸总额双双首破万亿美元,实现历史性大跨越。第一经济大省经济的平稳运行也为全国实现稳增长和保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今年年初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周密部署,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正稳步推进。专家指出,广东有望在下阶段的加快发展中继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广东跨越

      GDP与外贸总额双双首破万亿美元

      2013年,有两个数据将被写入广东经济发展历史,就是GDP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双双超过1万亿美元,这在广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疑是过去一年的最大亮点。

      “这是广东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积累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省统计局局长幸晓维称,他认为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广东经济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成为全国首个总量超过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从全国范围看,只有广东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1万亿美元,广东经济总量在全国仍排第一。从国际看,2013年预计经济总量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仍为15个,如果把广东作为一个经济体参与排位,则广东目前GDP总量排在世界各国第16位。

      其次,广东经济总量与韩国的差距继续缩小,“追龙”进度加快。广东GDP在1998年超越新加坡,在2003年赶超香港,于2007年赶超台湾,取得“亚洲四小龙”四超三的佳绩。2012年,广东GDP折合9040亿美元,与韩国11559亿美元相差2519亿美元,2013年韩国GDP增长2.8%,广东GDP与韩国的差距缩小到2000亿美元以内。

      此外,双万亿美元的背后是广东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广东经济发展由过去主要依靠外需拉动转变为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我们从外贸依存度的数据变化就可以看到这一改变。2013年,广东进出口总额为10915.7亿美元,GDP折合1003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108.7%,延续2008年以来的下降态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不到2%。

      “GDP与外贸双双首破万亿美元,也是广东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结果。”幸晓维称,从发展历程看,2000年广东GDP首超1万亿元,2005年超过2万亿元,2007年达到3万亿元,2010年超过4万亿元,2011年跨上5万亿元台阶,2013年则上了6万亿元台阶,体现了稳定持续的发展特点。

      经济总量占全国1/9,新增就业占全国1/8

      ■广东贡献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2013年广东经济运行特点,那非“稳”莫属。有意思的是,广东去年四个季度累计增速均为8.5%,连资深统计专家都感叹,经济运行之平稳“多年难见”。

      同时,在全国经济增速出现小幅回落之际(2013年GDP增速为7.7%,较2012年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广东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难能可贵(2013年GDP增速为8.5%,较2012年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13年广东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发展的稳定性大大增强,全年经济运行非常平稳。”幸晓维表示。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的表现非常平稳,波动小。去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保持在8.6%—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基本保持在18.0%—1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1.0%—12.0%。二是物价总水平稳定。去年,广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稳定在2.0%—2.5%之间,缓慢上升,变化也不大。三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3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64.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促进创业17.6万人;2013年末,全省登记失业率2.43%,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70.6万人,转移就业90.8万人。

      经济专家称,广东经济的平稳运行既为各项改革事业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又为全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特别是顺利实现稳增长与保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组数据可见广东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据记者测算,2013年,广东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1%,即1/9;另据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魏建文近日透露,广东近年来每年解决城镇新增就业总量保持在170万左右,占全国的1/8。

      淘汰落后产能“减法”上的转型升级“加法”

      ■广东路径

      专家认为,在看到广东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还要看到它的背后,这实际上是“在减法上做加法”:在调整、压缩和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同时,为转型升级腾出空间,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故最终能实现8.5%的经济增速更显难能可贵。

      广东进一步淘汰落后差能、双转移,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这是为今后长期稳定增长,留出转型升级的余地。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双转移”和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转出、淘汰关停企业1万多家。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93家企业落后设备已全部关停。全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697万吨、造纸13.62万吨、制革10万标张,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在不惜牺牲部分产能,大做“减法”的同时,广东亦在继续着力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坚持做“加法”。

      过去一年来,广东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企业、重大科技专项和信息化(“四重一化”)为主要抓手,推动经济体质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经济结构继续向好向优的方向调整、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现代产业发展相对较快、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继续缩小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折,即由原来的“二三一”结构变化为“三二一”结构。2013年,广东三次产业结构为4.9:47.3:47.8,第三产业比重比2012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这是第三产业比重近10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省发改委表示,广东将继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实施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第三批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认定工作,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服务业态等。

      南 北

      对 话

      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广东能否稳中有进对全国影响很大

      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指出,稳中提质已经成为广东上下的共识。广东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并在不断进行自身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实际是在保持经济平衡稳定发展的同时,朝着稳中求好的目标前进。他认为,作为一个外向度很高的省份,广东始终坚持扩大内需与深化对外开放并举,才得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形成“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局面。

      陈鸿宇坦言,新的经济形势要求广东淘汰落后产能,这必将使得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增长速度放缓。不过,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拓展内外需和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支持大型骨干企业,扶持中小微企业,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陈鸿宇表示,这些措施使得广东经济在增长速度放缓的时候出现了诸多亮点。“经济也许有困难,但广东不是被动的,而是富有进取心地去面对和改变。”他说。

      陈鸿宇表示,广东的GDP、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财政收入均居全国首位,同时广东也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省份。“广东的经济能否实现稳中有进,对全国的影响很大。”陈鸿宇指出,一旦广东经济出现重大波动,受影响的将不仅是广东一省,因而保持经济稳中有进广东责任重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

      “稳中求进”仍将是今年大趋势

      “总的来说,今年的经济形势还是将呈现稳定的趋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为“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这二者之间其实没有任何矛盾”。

      唐建伟告诉记者,所谓“稳”,就是要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进”则是要保持经济的增长。“无论是在民生、就业或是其他方面,都应该在新的一年中有所进展”。他指出,“改革创新”能为“稳中求进”带来动力,因而改革创新在未来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唐建伟表示,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了房地产风险和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些都是经济结构调整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也将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谈及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唐建伟则表示,当前出口这驾“马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唐建伟认为,政府应当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和实现,坚持改革开放,尽力化解房地产等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

      “稳”字当头

      ■名词解释

      2013年,广东全年四个季度GDP累计增速均为8.5%,显示了宏观经济运行稳健的特点。在资深统计专家看来,这也是非常少见的。考虑到2012年经济运行前低后高的特点,其实2013年广东经济还是在逐步走强的。

      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2013年,拉动广东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除外贸有所波动外,投资与消费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内需可以说是经济稳健运行的基石和定海神针。此外,从物价、就业等数据来看,都佐证了宏观经济“稳”字当头这一事实。

      “稳中有进”助惠州

      加速融入“第二梯队”

      ■案例讲述

      去年,广东地市经济亦有不少亮点,其中惠州便是代表。2013年,惠州GDP达到2678亿元,增长13.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0.1亿元,增长24.5%,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同步迈进全省第五位,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珠三角首位。

      更重要的是,惠州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探索出宝贵经验。去年12月28日,省委书记胡春华对惠州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惠州通过引进大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在广东转型升级众多路子中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路子。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可以走这条路子。

      在总结去年全市经济工作、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惠州执政者称,过去的一年,惠州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成绩。

      改革是发展之动力源泉,其让城市更具惊喜。2013年,惠州通过行政审批制度、公共资源交易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改革举措,推动惠州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去年惠州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蝉联全省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今年是惠州实现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目标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关键之年,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这已经成为地方中心工作中的重要命题。对于发展目标的设立是重要的参考数据。

      刚刚结束的惠州市“两会”上,这组预期经济增长数据备受关注: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出口增长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

      专家称,仔细比对后发现,上述各项关键数字安排均高过年初省两会确立的今年全省发展目标水平。这充分体现作为全省增速连续数年名列前茅,已经是事实上的“广东新增长极”的惠州对于全省发展大局的担当。

      与此同时,按照惠州的发展态势,现在预订的核心数据都是基本在2013年实际完成数据的基础上制定,这是积极担当背后的稳妥思维,惠州既有担当,敢于自加压力,相信有能力继续领跑珠三角区域并保持全省先进,同时又体现稳妥,留有余地,为改革预留空间。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