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23 12:59:1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新华网哈尔滨2月23日电(记者程子龙)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省近年来不断加大恢复草原生态力度,通过完成“国家退牧还草工程项目”以及种草改草等措施,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是草原大省,草原面积超过750万公顷。近年来,这个省不断加大草原维护和种草改草力度,充分利用围栏封育、浅翻轻耙、松土补播和人工种草技术改良草原,植被的覆盖度和优质牧草的比例得到大幅度提高,草原生态不断得到恢复。

    2013年,黑龙江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里的重点项目带动农民种草改草的积极性。省级财政下达了人工草地牧草良种补贴5836万元,克服严重内涝和夏季特大洪涝灾害,复壮更新或新建人工草地100.1万亩。
     

    黑龙江省还利用中央投入资金1672万元,补播草原18万亩,围栏封育草原60万亩,建设人工饲草生产基地2万亩。在政策资金的拉动下,全省各地种草改草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一些地区把草原改良建设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年度考核目标的主要内容,有的还出台了本地区的草原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并配备专项资金加以扶持。

    2013年,黑龙江省苜蓿种植面积实际落实79.6万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完成400万亩,这些也对草原生态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建设人工饲料饲草基地、加大草原病虫害防治以及加强牧草种子监管等方式落实草原改良计划,使草原生态得到快速恢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