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23 19:23:16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湖北日报讯 图为:余熙在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家中采访,并向其赠送自己的著作。 余熙供图

        

          记者 龚雪

        

         他是作家,公开出版中外文版著23部;也是画家、摄影家,在欧美和国内举办个人美术摄影展览33场,出版个人美术摄影集7部;他还是演说家,在海内外举办学术专题演讲500多场。《长江日报》记者余熙,是湖北新闻界的一位多面手。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长江日报集团内的“余熙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室”,近距离接触这位新闻“大腕”。

        

          “以画为媒”初出国门

        

          上世纪80年代,余熙进入长江日报工作。“当时新闻报道、特别是外事报道基本空白,而我们的国家却越来越多走向世界,读者的目光也越来越投向世界。”余熙说:“我有一种自觉、自愿,想涉足外事领域进行新闻探索。”

         初出国门,是以画为媒。1991年7月,余熙受邀赴瑞士举办个人画展。一天,余熙在瑞士卢塞恩的街上水彩写生,偶遇几个来自台湾的学生。聊天时说出自己来自中国武汉,他们非常惊讶。

         在与当地人交往过程中,余熙也惊讶地发现,瑞士人对遥远的中国充满了真诚的好奇。“外事并不是只有专业外交人员才能做,每个人都肩负着传播中国形象、中国声音的可能性。”

         早期从事民间文化交流,对内,不被理解和接受;对外,语言不通,行走不畅。可余熙坚定、执着,近30年来,他以记者、作家、画家、摄影家、演说家的身份,运用新闻、文学、美术、摄影、演讲等多种形式,自筹经费,在世界50多个国家开展民间国际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活动。

        

          在牙买加创下记者之最

        

         2009年底,余熙应邀前往牙买加游历了20多天。余熙说,他心目中有两个牙买加——一个是让人怀念的加勒比绿色天堂岛国;另一个则是让人心生恐怖的牙买加首都金斯敦,那里的凶杀、抢劫率曾经排名全球前三。

         到牙买加后,余熙听说在金斯敦老城区“下城”,开店铺、做餐饮的中国同胞多达3万余人,他们饱受各种骚乱的伤害,每家每户都用钢条把店门、窗户焊得严严实实。

         为亲身感受旅牙同胞们的艰难生活,余熙决定冒险前往金斯敦采访。当地警察局得知后,派了5名荷枪实弹的警察贴身保护他,并给他戴上了一顶沉重的钢盔。

         余熙在警方的保护下,采访了许多生活在金斯敦的中国同胞,用相机和笔记录下他们的真实生活;同时,他也亲历了当地几乎是家常便饭的街头杀人事件。

         余熙向记者感叹:“我无意中竟创了个牙买加之最——我是唯一在牙买加受到警察荷枪实弹贴身护卫的外国记者,更是唯一戴钢盔到金斯敦‘下城’采访的中国记者。”

        

          影响有影响的人

        

         余熙在从事中外民间文化交流时,注重与外国政要、社会名流建立友谊,直面高端人群,传播中国主流文化价值,实现公共外交和民间外宣传播交流的“最大化”。

         他在《长江日报》开辟专栏“余熙高端访问”,发表报道各国元首、首脑、内阁部长和驻华大使的新闻已逾数百篇。面对面采访报道过的外国元首和首脑有近50位,采访报道过美国、法国、德国等驻华大使100多位。

         目前,余熙以“武汉市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对武汉市遍及全球的20个友好城市,逐一进行文字和摄影采访,开始了“武汉友城”的跋涉之旅。余熙说:“生命的长度有限,我要时时刻刻增加人生的厚度。”

        


    关键词:新闻大腕更是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