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22 14:59:1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新华网哈尔滨2月22日电(马晓成)据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3年黑龙江省已经有近17万农民走出国门务工。又到了出门打工的时节,黑龙江省农业部门优化了对出国农民进行培训的项目,努力让他们既长赚钱本事,也能提高自身素质。

        黑龙江对农村务工人员开展的“阳光工程”已经进行了许多年,培训也越来越正规。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侯立宏介绍:“从2009年起,所有的培训都已经由公立学校承担,培训的内容也不仅仅限于职业培训,还有法律、法规、语言等方面的培训。”

        东宁县是黑龙江省出国务工大县,主要去向是俄罗斯。据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主任秦海玲介绍,今年将有1500人参加农技站组织的培训。为了让农民在迈出国门后便能投入工作,他们针对俄罗斯农业结构的特点和需求,展开了蔬菜种植、粮食种植等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同时还组织国内的农技人员对专长的农技问题“包干”,随时为在俄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秦海玲说,中国农民赴俄后的工作往往是当地人不愿意做的,因此并没有抢占当地人的就业机会。虽然中国农民在俄罗斯能够和当地居民和平相处,但如随地吐痰、不排队、猎食野生动物等不良行为确实曾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在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还开展了语言、法律法规等培训,为农民讲解俄罗斯的风土习俗,并印刷了可供农民随身携带的小册子,帮助中国农民和当地居民和谐相处,提升中国农民在俄罗斯的形象。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