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07 15:08:4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近年来,天津籍海外华侨华人数量快速增长,目前达40多万人,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父母的照料自然成为他们心头的难题,毕竟有些老人并不愿意离开故土。

      记者在河东院址见到院长苏影时,她正从河西院址为员工发完红包赶回来——老人们没回家,护理员们自然也都得在岗。“为什么成立一家华侨养老院?我的女儿就在国外,送她出国的那天我就在想,我老了怎么办呢?谁管我呢?我当过政协委员,现在是河西区人大代表,也听说过咱们城市对养老服务的需求。2008年,我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投身养老事业,开了我在河西的第一家华侨老人院……”

      亲人不在身边的时候,苏影和她的团队就成为老人们最可心、最亲近的“亲人”。过年这些天,苏影他们带着老人们一起,排练节目、组织联欢、包饺子、准备年货、接待来访亲友,忙得不亦乐乎。“每天早上五六点钟睁眼巡房,到晚饭吃完老人陆续回到自己的房间,我这一天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事儿。”苏影说道,“老人们重视传统、讲究老例儿。我们都要准备周到,让老人日子过得顺心。”

      82岁的焦爷爷是天津工业大学的退休教师,一儿一女都在美国,这是他第一次在华侨养老院里过年。“这儿有个宽敞的活动室,院里提供纸笔墨汁,我基本每天都练字。”焦爷爷开心地说,“儿子女儿每天都会在上午打来电话,我们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也就放心了。”

      88岁高龄的徐娴则是北京交通大学的退休教师,唯一的女儿远在美国,她因病需要每周去医院做三次透析。苏影安排员工专程陪护,无论寒暑,都开车接送老人到院治疗。徐娴此前已经数十年没有过过群体生活了,本来内向的她并不擅长与人交流。住进华侨养老院后,与周围的老人多了很多共同话题,心情也越来越好,除夕联欢会上还主动表演了三段笑话。

      当了6年华侨养老院的院长,苏影的体会是,孩子不在身边的老人独立性很强、性格坚强,大多善解人意、乐于配合养老院的工作,对他人的关怀、帮助都感念在心。


    关键词:天津侨眷老人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