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05 18:36:0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2月2日大年初三,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种猪站里,徐锐挠着脑袋给记者讲他头天晚上独自给母猪接生的事儿。而这个家在朝阳市建平县城的小伙子,现在还只是畜牧兽医系的大一新生。

      徐锐说:“我观察这头母猪有几天了,它食量明显减少,估计快要生产了。”同班的丛培培打断他:“还得是说母猪稀罕你,一到你值晚班就下崽,我怎么想遇都遇不着。”俩人的对话让一旁的重庆小伙儿黄城乐得前仰后合。

    问黄城是不是因为家太远不愿回去,他说主要还是想留在学校多学些东西。小黄的哥哥嫂子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回到重庆干起了蘑菇场,小黄在“示范效应”下也来到这里。“眼下不回家过年,是为了毕业后回家好好干。”黄城说。

      “农业院校的教学要随着农业生产走,而生产随着季节走”,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程中文介绍说,每到寒暑假前,学生会自愿报名留在学校,学校负责提供伙食和补助。“生产不断、学习不断”成了农职院几十年的传统,每年寒暑假都有一大批学生主动要求留守学校。

      一号大棚种植着近一亩地的蓝莓,每天卷帘、放帘、浇水、施肥、除草,由“留学生”隋永明完成。小隋的家就在临近的盖州市九寨镇,辽南重要的大棚水果基地。“家里扣着几棚李子,效益还行,近几年蓝莓成了紧俏物,听说不多搭工不多搭料的,效益能高出一大块,我留下来就为看看可不可行”———21岁的小伙儿,已开始为自家“产业”谋划起方向。

      都市园艺示范棚里,家在海城的大一学生张奇正摆弄着一盆盆的迷迭香、鱼腥草。“假期留在学校,先弄懂栽培和养护,以后学做设计”,张奇有着自己的规划,“人们一说起学农就联想到‘下地’的,我就想证明学农能登大雅之堂。”

    过年了,高校大学生都已回乡与家人团聚。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10多名学生选择“留学”,在校园里的大棚、猪舍、花房里忙活着。大年三十孩子们吃了饺子,但是没有联欢,这些朴实懂事的孩子,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关键词:辽宁学校留守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