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04 13:47:4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听取和审议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崔智友所作的工作报告后,以96.23%的高赞成率通过报告,较去年93.05%高了3个多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服务大局举措坚实,履行职能步伐扎实,数字图表信息翔实,工作报告文风朴实。”1月18日,崔智友所作该省检察工作报告,引起了参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

      2013年,自治区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深入推进平安广西法治广西美丽广西建设的意见》,开展服务“千百十亿元企业工程”活动,赢得人大代表的充分认可。荣仕星代表认为,这反映了检察机关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报告的篇幅大大地压缩了,没有套话、虚话,但内容很充实。这是检察机关反‘四风’的具体体现。”刘新文代表说:“工作报告的两个附件很新颖,很人性化。附件一《有关用语说明》解释了法律专有名词,让代表们一看就明白。附件二《2013年检察工作有关数据图示》则把批捕、起诉等主要办案数字图表化,很直观。”

    专家称养殖污染等造成海南“赤潮”频率增加

    “赤潮”又称为“有害藻华”,它对近海渔业养殖、人们健康以及滨海旅游等都会产生危害。据统计,2000年以来,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有报道的赤潮已有20多起。政协海南省六届二次会议将于2月8召开,农工党海南省委会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海南近岸海域赤潮灾害防控的建议》,建议加强入海河流的环境综合治理和管理、加强生活用水污染集中处理水平、加强养殖业管理等等,以控制赤潮灾害。

      农工党海南省委会经过调研后发现,在海南岛1528公里的海岸线上,共有大小68个海湾(2012年统计数据),其中有14个海湾为“赤潮”易发区,包括海口湾及近岸海域、文昌近岸海域、博鳌近岸海域、陵水新村湾、三亚亚龙湾、大东海及红沙港等。

      农工党海南省委认为,高位池等沿海养殖的无序排放、海水养殖及渔业活动的自身污染、径流输入和污染源直排入海等原因成为了海南沿海“赤潮”的原因。

      高位池等沿海养殖的无序排放。海南高位池面积大、分布广、生产方式粗放。大量的残渣饵料排放入海,文昌沿岸受高位池养殖的影响尤其明显。河口的滩涂养殖也造成污染,如位于春江支流下游的北门养殖区,昌化江入海口的昌化江口养殖区,朱碧江口养殖区等,这些养殖区的污染排放,是西北部海域多次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

      海水养殖及渔业活动的自身污染。无序发展和不科学浅海网箱养殖及渔排生产,鱼类排泄物和残余饵料进入海洋,导致海域环境质量下降,营养成份增加。陵水新村湾及三亚的红沙港,多次发生赤潮,与海水养殖的内源污染有关。

      径流输入和污染源直排入海。河流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和工业废水。海南岛独流入海的河流154条,携带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入海,城市的沟渠污水入海也注入大量营养物质。2011年,海南省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7235万吨,占全省污水排放总量的80.2%。目前,海南省2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但管网覆盖面不够,大量的生活用水进入城市景观或者泄洪沟渠。最为典型的是海口湾的海甸溪和龙昆沟。

      除人为因素外,洋流与气候因素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海南岛“赤潮”的形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