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2-04 12:44:04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1.积极开展赤潮机理和预报的研究。全面了解海南省各区域赤潮发生的机理,针对海南省赤潮情况,着重开展对赤潮发生原因、规律及机制、赤潮防治技术的应用、富营养化指示生物、富营养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用水对海洋环境影响、赤潮的生态监测、各项赤潮指标、遥感技术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赤潮发生的生态过程、生理特征及海洋学机制进行大量、长期的基础性调查研究。

      2.做好“赤潮”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增强沿海居民对“赤潮”的认识。

      3.建立健全赤潮防治领导机构,加强监视监测及信息网络的建设工作。在全省污染较重、赤潮多发区,入海河口、养殖区域等重点海域,建设赤潮监测网站,及时获取赤潮及与赤潮密切相关的污染信息。

      4.加强入海河流的环境综合治理和管理。控制海洋污染,必须陆海统筹。一是建议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机理、特征及控制途径系统研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二是要加强生态防护带的建设,防治流域水土流失;三是加强各流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和污染防治;四是要加大对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防范大量养殖污染排放进河流,进入近海。

      5.加强生活用水污染集中处理水平。海南省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滞后,大量生活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目前,海南省大力推广人工湿地、氧化塘等设施来处理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但由于需要大量的土地、相对较高的投资和管护费用等,推广和运营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加大生活污水的治理。

      6.加强工业污染的控制和排放监管力度。建议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废水深度治理及循环利用能力,从源头减少废物排放。

      7.加强养殖业管理,控制海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一是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及产业布局。减少我省东、南岸的养殖规模,加大西、北岸的养殖规模;二是提高养殖技术, 防治养殖区富营养化,开展生态养殖;三是在赤潮多发区开展江蓠和麒麟菜养殖。

    8.加强重点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根据海南省赤潮防控重点海域的流场特征,污染源浓度场特征,预测其环境容量,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定统一的污染物和有机物排放标准,从源头上减少富含营养物质的工农业废水排放入海,有效地控制海水的富营养化,降低赤潮风险。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